2018年度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十大事件發布 兩化融合標準進展突出
1月9日,第十一屆電子信息產業標準推動會暨中國信息技術服務標準年會(2019)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2018年度電子信息產業標準化十大事件”。
1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573)成立,加快推動我國兩化融合管理標準體系建設
持續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經過多年探索,兩化融合標準化工作屢獲突破,標準體系日益完善,應用成效不斷顯著。2018年6月,全國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標志著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建設由單點突破向系統化發展的軌道轉變,具有里程碑意義。
236項集成電路領域軍民通用標準發布,形成軍民融合新業態
為貫徹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集成電路領域為試點,組織開展軍民通用標準的制定,《IP核可測性設計指南》等36項集成電路領域軍民通用標準正式批準發布實施,提高我國芯片的設計和制造水平,有效促進軍民技術雙向滲透轉化,為全行業開展軍民融合標準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示范。
3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指南發布,自動駕駛發展迎來新機遇
為加快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標準委聯合印發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等系列文件,提出要加快共性基礎、關鍵技術、產業急需標準的研究制定,逐步建設跨行業、跨領域、適應我國技術和產業發展需要的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滿足研發、測試、示范、運行等產業發展需求。
4國際電信聯盟通過首個兩化融合國際標準,增強了我國在兩化融合領域的國際影響力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和支持下,我國提出的《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持續競爭能力建設方法論》首個兩化融合國際標準,由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第20研究組(ITU-TSG20)通過,預計將于2019年3月正式發布。此次國際標準的通過,標志著長期以來我國在兩化融合領域的理論研究、實踐探索和模式創新的成果得到國際同行認可,奠定了我國在兩化融合領域的國際地位。
5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提出與沿線國家共同制定國際標準80項以上
為全面落實《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了《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意見》(工信部科〔2018〕231號),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開放包容、互聯互通、成果共享的“一帶一路”標準化合作新局面,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制定國際標準80項以上,成體系部署標準外文版研制計劃400項以上。
6工信部發布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21項電子信息領域團體標準入選
為貫徹落實《標準化法》的要求,推動工業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開展2018年“百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的評選工作,公布了102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其中21項電子信息產業團體標準成功入選,涉及綠色設計、區塊鏈、太陽能光伏、機器人、印制電路、電子顯示器件、人機交互、超級電容器等重要領域。
76項電子證照國家標準正式發布,有力推動了我國政務信息資源共享
《電子證照總體技術架構》等6項電子證照國家標準頒布實施。該系列標準規定了電子證照應用的總體技術框架、統一的證照分類規則和證照基礎信息,為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的電子證照互認共享,推動證照類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提供技術支撐。有助于推動實現全國“一網通辦”,讓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更順暢,讓百姓切實感受辦事更便捷。
8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達成34項共識,進一步推動兩岸產業融合共通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成功舉辦。在車聯網、云計算、智能制造、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服務應用、網絡演進、半導體照明、平板顯示技術、太陽能光伏、鋰離子電池等領域達成34項共識,公布了10項共通標準以及云計算產業案例匯編4.0版等,進一步促進了兩岸信息產業的融合與共通。
9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行業標準發布,促進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軟實力提升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新發展理念,持續推進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建設,《電子信息行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電子行業標準正式發布。該標準從組織環境、領導力、組織策劃、支持、運行、績效評價、持續改進等維度闡述社會責任管理體系方法,有助于推動企業將社會責任融入自身戰略和日常管理,有效防范風險和提高經濟社會績效,促進企業與環境、社會共同可持續發展。
10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國際標準話語權
2018年,中關村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創新服務模式,支持成立了“中關村標準化服務業產業聯盟”,積極推動企業加大創新技術成果的標準化,在物聯網、云計算、信息安全等前沿信息產業領域,創制了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技術標準并形成標準體系,改變原有標準零散化、碎片化的局面,提升了產業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