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道——“小”是一種價值觀
翻開熱門商業報紙和雜志,進入主流網站的財經頻道,甚至徜徉在書店中,你會關注哪些公司?“世界500強”、“下一個王者”、“上市提速”……當人們被“中國商業急速秀”撩撥得心浮氣躁的時候,尤其喜歡聽到那些大者、強者和勝者的故事。
仿佛只有大,才是強,才稱得上英雄、傳奇,甚至史詩。然而,商業世界本該具有豐富多樣的生存法則。在一個生態叢林中,該有參天大樹也該有無名花草。做一家好的小公司,也可以成為另一種價值。
特立獨行者的“窄門”
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卑l生在中國乳業中的不同故事,是關于這句話的最好闡釋。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少數幾個大品牌幾乎占據了國內所有的牛奶市場。然而,與國內大部分使用UHT高溫滅菌的其他牛奶不同,一家名叫華夏畜牧的公司生產的萬得妙牛奶,采用一種更古老,也更符合國際標準的巴氏滅菌法——能讓牛奶的口感更加真實,同時極大程度地保留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20年前,中國的城市居民幾乎全部飲用巴氏奶。
顯然,萬得妙走了一條與蒙牛、伊利們不同的道路,但這個品牌只被少數特別在意牛奶質量的人所知。同時由于保鮮問題,它只能在北京和天津兩個區域銷售。自建牧場、采用更好的技術、更貴的飼料以及規模局限等帶來的高昂成本,更曾使得這家企業一度陷入虧損。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幾大品牌紛紛陷入危機,但這卻救了萬得妙。隨后,泰山投資宣布與一家歐洲乳品生產商共同向華夏畜牧投資4500萬美元,因為其生產的牛奶足夠優質。
迄今,華夏畜牧仍只有7000頭奶牛,這與“痛定思痛”后動輒要養幾十萬頭奶牛的蒙牛不可同日而語。相對于那些立志“做大”的企業,萬得妙無疑選擇了一道“窄門”。這條路走得慢,卻更加踏實。
了不起的小公司
沒有接受過電視或雜志的訪問,從沒做過什么廣告宣傳,店面狹小樸素,沒有停車場,出售的商品只有兩種,在這家只有30多名員工的小公司里,還雇傭了3名殘障人士……中小企業的不利因素差不多都集中在了日本東京的一家街邊糕點店“小竹”身上。盡管如此,從1969年至今40多年來,每天一大早顧客都會在小竹門前排起長隊。
這家只有兩個榻榻米大小的店面,卻創造了超過3億日元的年銷售額。其中的原因十分簡單,那就是“貨真價實”:小竹的老板從父親那里通過30多年的學習,保證了傳統口味的延續。不受經濟形勢影響,不盲目追求流行趨勢,力圖保持品質。
我們曾經介紹過一家“離上市最近的打印店”——榮大快印。一個小小的打印店如何做到全國第一?普遍的打印店很難知道一個證監會官員希望看到怎樣的材料,但在榮大,店員從項目建議書到招股書制作,都有豐富的經驗。更有甚者,客戶在一些程序上的小疏漏,也會被打印員發現并指出。它壟斷了全國90%的上市申報材料印刷市場,甚至被譽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風向標:如果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則說明市場火熱;反之,則情況不妙。
這些了不起的小公司,為我們展示了小公司安身立命的“專業精神”:不求公司做到多大,但求產品和服務做到最好,持之以恒,以致無人可以超越。
還有什么比利潤更有價值
把公司做大固然可以掙到更多的錢,掙錢也是企業存在的主要目的。然而,這并不是唯一的理由。那些走“窄門”的特立獨行者,通常規模不算太大,背后通常都站著一個有主張、有激情的創始人或領導者。對于他們來說,企業本身并非目的,經由企業實現的自我價值才是。他們不愛按照常理出牌,對成功有著自己的定義,絕不人云亦云。在這樣的企業,商業活動通常帶著一種很深厚的人文情懷,有著內在情感。
他們會這樣問自己:“為什么不把公司賣掉以獲取現金呢?”然后以此為出發點,再去找到一個現在成立、在今后的100年里也會成立的理由。即使是小公司,也可以很酷很炫。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我們看到商業世界更加豐富多樣、更加有情懷、有靈魂的一面。
——摘自《商界》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