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真的很可怕嗎?——運城市防治動物重大疾病指揮部就非洲豬瘟相關問題答記者問
連日來,關于非洲豬瘟的話題在社交網絡頻頻刷屏,一時間,市民紛紛“談豬色變”,對豬肉以及所有豬肉制品都“敬”而遠之。那么,這場從遼寧沈陽開始傳播的非洲豬瘟究竟是怎么回事?豬瘟病毒會傳染給人嗎?豬肉真的不能吃了嗎?究竟該如何防控豬瘟病毒?
2018年12月11日,運城市召開非洲豬瘟防控工作視頻會議。根據會議關于正確加強非洲豬瘟輿論引導的相關要求,當天,記者采訪了市防治動物重大疾病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就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予以權威解答,并為全市生豬養殖戶、屠宰場、餐飲單位、消費者等送上一份科學的防控指南,呼吁全社會避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齊心協力防治疫病。
什么是非洲豬瘟?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發病率和病死率可高達100%。豬(包括家豬和野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易感宿主,且無明顯品種、日齡和性別差異,其他動物不感染該病。
非洲豬瘟會感染人嗎?
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會感染人,對人沒有危害,也不會感染除豬(包括家豬和野豬)以外的其他動物。自發現非洲豬瘟近一百年來,全球范圍內沒有出現人感染非洲豬瘟的情況。
非洲豬瘟是從哪里傳來的?
1921年東非國家肯尼亞首次確認非洲豬瘟疫情。1957年傳入歐洲,1971年傳入美洲,2007年首次傳播至歐亞接壤的格魯吉亞,迅速傳入俄羅斯,并在高加索地區定殖。2012年傳入烏克蘭,2013年傳入白俄羅斯。2017年向東長距離跨越式傳播至俄羅斯遠東地區伊爾庫茨克,2018年8月傳入我國遼寧。
非洲豬瘟有哪些癥狀?
非洲豬瘟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最常見的是急性發病形式。主要癥狀為豬只出現高熱,皮膚黃染;突然發生死亡或步態僵直;食欲不振,呼吸困難,口腔或鼻腔出現血液泡沫;腹瀉或便秘,糞便帶血;耳、腹部或后肢出現斑點狀、片狀瘀血或出血;妊娠母豬在孕期各階段發生流產等。
群眾可以放心吃豬肉嗎?
生豬在屠宰前均經過官方獸醫嚴格檢疫,只有達到出欄日齡的健康生豬才可以到定點屠宰場屠宰,并且經肉品品質檢驗合格的豬肉才能上市銷售,即經定點屠宰和檢疫檢驗合格的豬肉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廣大群眾不必擔心。
非洲豬瘟病毒抵抗力有多強?
非洲豬瘟病毒怕熱不怕冷。該病毒在60℃的溫度中20分鐘可滅活。4℃可存活150天以上,25℃至37℃可存活數周,零下20℃以下可存活數年。在病豬糞便中可存活數周;在未經熟制的帶骨肉、香腸、煙熏肉制品等中可存活3個—6個月甚至更長;在冷凍肉中可存活數年;在餐廚垃圾中可長時間存活。
非洲豬瘟感染和傳播方式有哪些?
非洲豬瘟病毒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和血液等感染豬只,并通過豬只直接接觸、物品間接接觸和媒介傳播等方式傳播。
國內已查明疫源的68起疫情,主要有3種傳播途徑,分別為生豬異地調運(占疫情約19%)、餐廚垃圾喂豬(占疫情約34%)、生豬調運車輛及販運人員攜帶病毒(占疫情約46%)。
非洲豬瘟可免疫和治療嗎?
目前國內外均沒有非洲豬瘟疫苗,也無治療藥物,不能進行疫苗免疫和藥物治療。一旦發病,只能采取無害化處理措施。主要原因是非洲豬瘟病毒基因型多樣,病毒結構蛋白復雜,能在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內復制,具有宿主免疫逃避等特點。
養殖場(戶)該怎么做?
養殖場(戶)在非洲豬瘟防控中要堅持做到“五要四不要”。
“五要”:一要減少場外人員和車輛進入豬場;二要對人員和車輛入場前徹底消毒;三要對豬群實施全進全出飼養管理;四要對新引進生豬實施隔離;五要按規定申報檢疫。
“四不要”:一不要使用餐館、食堂的泔水或餐廚垃圾喂豬;二不要散放養豬;三不要從疫區引進生豬;四不要對出現的可疑病例隱瞞不報。
生豬販運戶該怎么做?
生豬販運戶在非洲豬瘟防控中要堅持做到“五要三不要”。
“五要”:一要主動到當地獸醫部門對調運活動和運輸車輛、運輸路線等進行備案;二要憑檢疫合格證明調運生豬;三要對運輸車輛嚴格進行清洗和消毒;四要做好生豬調運記錄,自覺接受獸醫部門查驗;五是發現疑似非洲豬瘟或異常死亡的,要立即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
“三不要”:一不要調運無畜禽標識和檢疫合格證明的生豬;二不要從疫區調運生豬;三不要從非疫區調運生豬途經疫區。
生豬屠宰廠(場)該怎么做?
生豬屠宰廠(場)要嚴格做好非洲豬瘟防控“五落實”。
一要落實生豬入場查驗。嚴格生豬入場查驗,臨床檢查發現異常、無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畜禽標識的生豬不得入場。
二要落實清洗消毒。嚴格按照規范對工作人員、運輸活豬和產品的車輛、待宰豬、屠宰線、屠宰工具、無害化暫存或處理設備等進行清洗消毒。
三要落實生豬屠宰檢疫檢驗。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開展屠宰檢疫和肉品品質檢驗,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癥狀的,要立即停止屠宰。
四要落實無害化處理。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對運輸途中死亡生豬、入場后檢疫檢驗不合格生豬及其產品、不可食用生豬產品等進行無害化處理。
五要落實生產記錄和疫情報告。嚴格做好生豬來源和產品、豬血等副產品去向登記。發現疑似非洲豬瘟或異常死亡的,立即向當地獸醫部門報告。
飼料企業該怎么做?
飼料生產企業和經營戶在非洲豬瘟防控中要堅持做到“三要兩不要”。
“三要”:一要嚴格執行飼料生產和經營管理規定;二要定期對飼料原料進行監測和風險評估;三要做好飼料原料來源、生產和銷售記錄,實現產品生產和銷售可追溯。
“兩不要”:一不要生產和經營添加含血漿蛋白、肉骨粉等豬源性原料的飼料;二不要生產和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飼料。
為什么要禁止泔水喂豬?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泔水喂豬是傳播非洲豬瘟的重要原因。因非洲豬瘟病毒可在泔水中長時間存活,禁止使用泔水喂豬對阻斷疫病傳播起到關鍵作用。同時據檢測表明,泔水中還含有其它許多致病性細菌,對環境和人畜健康均構成嚴重威脅,故使用泔水喂豬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發現了疑似疫病怎么辦?
養殖場(戶)應立即隔離豬群,限制豬群移動和場(戶)內物品流出,做好消毒工作,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
屠宰廠(場)應立即隔離待宰豬只,并限制豬只移動和廠(場)內物品流出,封存生豬產品,禁止豬肉上市銷售,做好消毒工作,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
生豬交易市場應暫停交易,限制豬群移動和場內物品流出,做好消毒工作,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
疫點、疫區和受威脅區怎么劃分?
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時,以發病豬所在的養殖場、自然村、放養地、運載工具、交易市場、屠宰廠(場)為疫點,疫點外延3公里為疫區,疫區外延10公里為受威脅區。
如何進行非洲豬瘟防控消毒?
選擇有效的消毒藥物和消毒方式,定期開展消毒滅源。主要消毒劑有次氯酸鹽、戊二醛、復合酚、過氧乙酸、火堿、生石灰、百毒殺、碘類和高錳酸鉀等。
1.豬群飲用水消毒。可以使用2%—3%的次氯酸鈉消毒。
2.空欄和車輛消毒。可以使用1:200—1:300的戊二醛或者1:100—1:300的復合酚進行消毒。
3.豬場環境消毒。可以使用0.5%過氧乙酸溶液進行豬舍內外環境的噴霧消毒。
4.帶豬消毒。用2%—5%碘制劑、1:100—1:300的復合酚、1:200—1:300的戊二醛進行帶豬消毒。
5.豬場大門處消毒池。可以配置1%—5%火堿溶液進行消毒。
6.人員進出消毒通道。可以使用超聲波霧化消毒機霧化1:300的百毒殺進行消毒。
7.糞便等污染物作化學處理后采用堆積發酵或焚燒的方式進行消毒。
為什么疫區內生豬要無害化處理?
發生非洲豬瘟疫情時,疫區內的生豬是高風險傳染源,若疫區內的活豬、豬肉或豬肉產品流出,很容易造成疫情擴散,對疫區內的生豬進行無害化處理主要是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蔓延,以避免危害到更多的生豬養殖場(戶),達到有效控制疫情和保護生豬產業的目的。
餐飲業該怎樣做?
餐飲企業(戶)在非洲豬瘟防控中要堅持做到“四要三不要”。
“四要”:一要嚴格按照餐飲行業衛生規范,堅持對餐飲場所和餐具用品等進行清洗消毒;二要購買經檢疫檢驗合格的豬肉產品;三要嚴格按要求對泔水等廢棄物進行處理;四要堅持做好泔水等廢棄物的去向登記,主動接受市場監管部門的查驗。
“三不要”:一不要網購、郵寄和食用未經檢疫或未熟制的豬肉制品;二不要隨意傾倒餐廚垃圾,擅自從事泔水儲運處置活動;三不要將泔水提供給養殖場(戶)喂豬。
消費者該怎樣做?
非洲豬瘟可防可控不可怕。廣大消費者要堅持做到“兩要兩不要”,為打贏非洲豬瘟防控戰貢獻力量。
“兩要”:一要購買經檢疫檢驗合格和熟制的豬肉產品;二要積極參與和支持非洲豬瘟防控工作,對涉嫌危害動物疫病防控的違法行為及時舉報。
“兩不要”:一不要攜帶、網購和郵寄未經檢疫檢驗合格或未熟制的豬肉制品;二不要信謠、傳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