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度從哪里來
投資4.5億元新建6所公辦學校,可提供中小學學位萬余個,中心城區入學難、擇校熱問題得到極大緩解;
在全市率先建設“夢想中心”,躋身全國新樣態學校首批試驗區,在上郭、馮村、王范3個中心校7所學校開展“小而美”聯盟試點工作,教育生態日趨優化;
深入推進徳孝文化進校園活動,舜帝復旦示范小學被中央文明委授予首屆“全國文明校園”榮譽稱號,北城初中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集體……
近年來,鹽湖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市委“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各項工作創一流”總要求及“走進新時代, 建設大運城”的奮斗目標,立足打造首位度,主動謀事、務實干事、真誠共事、勇于成事,推動教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首位度,從一任接著一任干的大接力中來
堅持深化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更好的教育,是歷屆鹽湖區委、政府的共同追求。
一方面,校園缺乏活力、學生厭學、教師職業怠倦、教育過于應試化、城鄉教育資源不均衡;一方面,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期待越來越高、越來越多樣化。幾年前,與全國大多數地區一樣,鹽湖區的教育事業在發展中遇到諸多棘手難題。基于此,鹽湖區委和區政府的領導主動作為、上下求索,為鹽湖教育尋找最佳“出路”,直到“夢想課程”走進他們的視野。
2013年10月,作為以德孝文化為特色的學校典范,在時任鹽湖區委書記王志峰的帶領下,鹽湖區舜帝復旦示范小學赴上海與上海復旦大學交流學習德孝文化。當王志峰獲悉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正在面向全國合作開展“夢想中心”建設時,他立即意識到,這與鹽湖區正在開展的德孝文化恰好契合。從上海還沒返回,他就決定在鹽湖區引進夢想課程,并與該基金會理事長潘江雪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時任鹽湖區區長的王吉敏,對夢想課程的引進也是非常重視。他專門安排分管教育的副區長帶隊,先后兩批率70余人前往河南省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考察“夢想中心”項目。
2013年11月10日,鹽湖區人民政府和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舉行了“夢想中心——素質教育公益服務體系”項目簽約儀式。決定從2013年至2015年,采取政府出資,學校提供場地,基金會配資,提供課程、基礎設備,培訓教師的合作模式,在全區建設80個至100個“夢想中心”。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鹽湖區政府都將“夢想中心”建設作為全區一項惠民工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了把夢想中心建設這件事情辦實辦好,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經常深入“夢想中心”項目校,實地調研夢想課程開設情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多次跟進督導。截至目前,鹽湖區共建成“夢想中心”85個,實現全區所有鄉鎮全覆蓋,共有夢想教師1345名,讓近5萬名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北京、上海一樣的優質教育。
一屆接著一屆干,一任接著一任抓。2016年,鹽湖區委書記王吉敏專門帶隊赴上海參加真愛夢想高層論壇,聽取專家的新思維、新理念、新方法。2017年,為繼承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鹽湖區又創新性地利用作為革命老區的優勢,積極主動申請紅軍小學。該區四大班子領導親赴北京與全國紅軍小學建設工程理事會對接洽談,并發動社會各界捐助捐款,建成了全市第一所紅軍小學。9月18日,中國工農紅軍山西運城鹽湖紅軍小學正式成立,是我市成立的唯一紅軍小學。
首位度,從真金白銀的大投入中來
一室一廳一衛一廚一陽臺,30平方米的公寓拎包入住。今年10月,鹽湖區席張鄉中小學54名外地教師住上了單位給安排的“新家”。
席張鄉距離市區30余公里,是鹽湖區最偏遠的鄉鎮之一,很難留住老師。為改善此情況,區政府投資418.07萬元,首次為鄉鎮教師量身打造了一座總面積2101.73平方米的“周轉房”。教師的生活條件改善了,心也就穩了下來。
抓教育,就要真金白銀地干。作為市轄區,鹽湖區的中小學校不享受國家薄弱校全面改薄資金。立足教育均衡發展,自2013年以來,該區政府自籌資金1億元,對全區城鄉學校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不管是校園基礎設施還是教育教學設備都煥然一新,這為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5年以來,市區兩級政府共投資4.5億元新建6所公辦學校;這些學校的投入使用,極大地緩解了城內孩子就學難的問題,為2016年鹽湖區順利通過國家均衡驗收發展奠定了基礎。在基本均衡的基礎之上,鹽湖區政府為了更好地提升教育服務標準,把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打造幸福教育產業,讓廣大老百姓真真正正享受獲得感,區長李哲經過深入廣泛調研,打出了高質量教育服務組合拳。2017年投資2300萬余元,為新建校配備現代化教學設備,確保新建校順利開學;投資500萬元為41所城鎮中小學幼兒園配備安全保衛人員156人;投資320萬元,在40余所規模以上公辦學校安裝校園直飲水設備,惠及4萬余名學生。此外,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營、家長自愿、財政補貼”的模式,投資500萬元為全區19個鄉鎮辦的46所學校配備了50輛校車。2018年,投資840萬元強化農村學校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32萬元,成立運城中學理想分校;投資260萬元新建13個“夢想中心”……
“每天早晚來回30多公里的路,我按時把孩子們安全送到家。”席張鄉席張小學校車司機范水旺介紹說,“最遠學生來自柴家窯、李家莊,離這里有十多里地。之前,學生都是家長自己過來接,一到放學時間,校門口都是水泄不通。現在好了,69個孩子有兩輛校車接送,家長們放心多了!”
首位度,從脫胎換骨的大創新中來
“同學們,今天我們課程的主題是‘垃圾大變身’,在課程開始之前,先來做一個‘抓逃手指’的游戲,所有同學起立,站成一個圈……”伴隨著上課鈴響,鹽湖區解州鎮解州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在夢想教師賈娟娟的引導下,開啟了40分鐘的夢想課程之旅。
在授課課程中,賈娟娟先向學生們播放了有關垃圾污染現狀的視頻,讓他們從中抓取關鍵信息,并對勇于舉手發言的學生給予獎勵。接著又啟發式地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垃圾,并提出“垃圾分類好處”“垃圾具體分為幾大類和舉例”,讓學生頭腦風暴式地回答問題。再通過分組制作手工變廢為寶,提高學生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最后,用“我看到了……我想說……我收獲了……”3個問題,讓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到的知識。
解州小學的14個班級,每班每周開辦一節這樣的夢想課。作為校本課程,夢想課程以問題導引、團隊探究、游戲達成的方式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
早在2013年12月,解州小學就被納入鹽湖區第一批“夢想中心”的建設規劃中。在5年的發展中,該校一直堅持“問題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信任比幫助更重要”的理念,學生與老師互動交流,自主選擇主題,深耕夢想課程。2016年,該校學生受邀到上海參加“電腦編程一小時”比賽,并取得良好成績。今年,該校還舉辦了“北美外教進課堂”活動,還申請了“流利說·智慧英語”課程。
“自引入夢想課程,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樣的教學資源,師生互動更加深入,課堂更加有活力。”解州小學校長胡曉娟說,“只要行進在夢想征程上,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精彩。”
和解州小學學生一樣,每周享受一節夢想課的,還有鹽湖區84所學校的4萬余名學生。通過4年多的努力,鹽湖區被評為“全國夢想課程開設示范區”,該區的12所“夢想中心”被評為“全國夢想課程示范校”。另外,該區利用夢想課堂這一平臺,讓鹽湖的德孝文化走出鹽湖,跨出山西,邁向了全國。如今,德孝文化已成為上海市中小學校本教材的核心內容。
隨著夢想課程的開設,鹽湖區的教育創新追夢不止。2017年,本著主動創新的理念,鹽湖區調整教育布局,推動集團化辦學,以“夢想沙龍”為載體,推動城鄉聯動發展,力促基礎教育全方位的提檔升級。
新樣態學校是鹽湖區繼夢想課程之后又一次深刻的革命,也是教育大發展的又一次機遇。去年年初,該區被國家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確認為全國新樣態學校首批試驗區,8所學校成為首批試驗校,2018年又有10所學校加入新樣態實驗校。鹽湖區委把全區新樣態學校建設作為民生領域的重點項目,納入鄉村振興行動計劃。與此同時,在王范、上郭、馮村等3個農村中心校的7所小規模學校開展了“小而美”聯盟試點工作,創新全區農村學校辦學特色之路。
3年以來,該區魏風小學、區實驗小學五洲觀瀾校區已發展成核心城區老百姓交口稱贊的名校,學生入學一位難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該區4000余名教師特別是80后中青年教師進行“三師·四有”體系化培訓,教師隊伍煥然一新,充滿活力。2018年9月開學招生的運城中學理想分校,在名校引領下,高起點跨入優質高中發展的快車道。為應對新高考改革,提升普通高中核心競爭力,該區于2018年6月成立“鹽湖區新高中發展聯盟”,開展優質高效教學活動,短短幾個月,已取得明顯效果……
建設教育強區,打造幸福鹽湖,“走進新時代,建設大運城”大有可為。以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基本要求,以優化結構為主攻方向,鹽湖教育新一輪的跨越式發展前景可期,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