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大潮涌河東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
從炎炎夏日到瑟瑟初冬,河東大地,思想再解放蔚然成風,改革再出發熱潮涌動,開放再擴大好戲連臺。
從條山腳下到黃河岸畔,時光穿梭,“大討論”助推思想觀念、發展理念大轉變,“大實踐”“大學習”轉化為一個個發展的捷報。
以實踐為導向,改革再出發,為運城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
“以前辦理房產交易登記業務,得去住建局跑好幾趟,車也沒地方停,然后再到國土局辦理登記手續,來回得一天時間;現在來到政務大廳,只需要把資料遞交到窗口,一會就辦好了。‘一站式服務’把好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里。”近日,在垣曲縣政務服務中心辦理房產抵押手續的蒲掌鄉農民鄭發紅由衷地說。
像鄭發紅一樣,如今全市13個縣(市、區)的群眾,在當地的政務服務中心都可以享受到一站式便利服務。
全市行政審批制度完成這樣的歷史性變革——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如期建成運行,標志著我市營商環境、發展環境有了一個革命性變化。
實現這一變革,我市僅用了3個月時間。
5月25日,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學習考察報告會上,市委書記劉志宏明確要求,在活動中要突出抓好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聞令而動,一場深刻的革命性變革在全市快速鋪展開來。
全市上下學習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蘇“不見面審批”、上海“單一窗口式”辦理等亮點做法,以“兩集中、兩到位”為抓手,對標長三角地區一流標準,推動行政審批制度規范化建設,加快實現“四辦”目標,打造“六最”營商環境。不到兩個月時間,7月20日,市政務服務中心啟動試運行,8月7日正式運行,市直48個部門的188項行政許可、185項服務事項全部集中到行政審批科并入駐政務大廳。
頭雁振翅,群雁競飛。
截至8月底,13個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全部正式運行,358個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部門全部獨立設置行政審批股,2463項行政許可事項全部集中到政務服務中心。
各級政務服務中心運行以來,持續優化辦事流程,提升服務效率,涌現出許多新做法、新亮點。市公安局建立“一網通一次辦”平臺,95%以上項目實現“一次辦”;鹽湖區設計人性化工作時間,方便群眾辦事;臨猗縣實行“受辦分離、無差別受理”新模式,減少群眾“跑腿”;河津市設立“找茬”窗口,加強群眾監督;稷山縣警務窗口引進智能機器人,提高群眾辦事效率;芮城縣“1+3+10”模式,實現市、縣、鄉審批互聯互通……
在大實踐導向的指引下,全市各級各部門積極主動對標先進,找準長三角地區先進經驗與大運城建設實際的結合點,緊盯不放、全力推進,各項工作都取得了長足進展。
在開發區改革上,各縣(市、區)認真學習上海自貿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先進經驗,深入推進開發區改革創新,全市開發區“三制”改革基本完成,“三化”改革全面深化。目前,7個省級開發區領導班子全部配齊,完成崗位聘任制工作。一些開發區還與國內知名招商機構簽訂招商委托協議,實行市場化、專業化管理。基于我市開發區改革力度大的成效,省政府常務會同意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申報升級國家級開發區。
以開發區改革為代表,我市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步子邁得鏗鏘有力: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全國縣域綜合醫改現場會在我市召開,“運城醫改”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肯定,全國各地前來學習取經的絡繹不絕。
——深入落實“百千萬計劃”,全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百人計劃”,對接高層次人才129名,其中103名已進入工作崗位;“千人計劃”,全市提拔使用科級干部中,年輕干部占到23%;“萬人計劃”,5300多名農村干部在市縣兩級黨校進行了全脫產全封閉培訓。
——在黨建引領發展上,“3+1”干部管理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調動了全市廣大干部奮發有為、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等多家中央主流媒體,集中報道我市“3+1”干部管理考核體系,在全國引起了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
……
活動中,一項項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為運城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和源源活力。
以學習為主線,開放再擴大,運城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形成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也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質量最高、速度最快的地方。即使這樣,他們仍然堅持開放不止步。這是我市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學習考察團全體成員的一致感受。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這是十九大報告中關于開放的重要論斷。
“開放再擴大大學習”成為活動主要內容之一。如何開展好“大學習”活動,成為全市上下深入思考、重點著力之處。
市委組織部與市發改委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舉辦運城市自然稟賦知識專題培訓班;市委統戰部組織部分民營企業家就推動高質量發展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學習考察;市經信委組織17家“龍虎榜”培育企業負責人赴長三角地區學習考察先進智能制造經驗,進一步增強企業家加快轉型升級的信心和決心……活動期間,全市各級各部門赴國外學習考察3批24人次,赴長三角地區學習考察61批812人次,赴市外省外其他地區對接考察233批2391人次,開展縣域間學習交流96批1343人次。
走出去,全方位學習先進地區好做法和好經驗。與此同時,市縣兩級還廣泛“請進來”,邀請全國知名專家學者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把脈會診,通過解讀政策、提供信息、傳經送寶,進一步彌補了各級黨員干部的知識弱項、能力短板和經驗盲區。
在“請進來”專家學者的同時,更注重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請來“新引擎”——重大項目和投資。各級各部門堅持內引外聯、主動對接,創新招商引資新模式,建立專業化和市場化招商隊伍,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著力開展委托招商、中介招商、網絡招商、以商招商,引資掀起新高潮。
——市委書記劉志宏親自帶隊與北京市海淀區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加強交流合作、邁大開放步子,攜手打造國內跨區域合作典范;與深圳航空集團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實現地企聯手、互惠雙贏。
——市委副書記、市長朱鵬先后代表市政府與葛洲壩集團、京東集團、中青旅、中國燃氣、中鐵十五局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基礎設施、文化旅游、商貿物流、民生改善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第29屆關公文化旅游節暨運城市旅游發展大會簽約旅游項目6個,總投資130多億元;首屆“五小企業”工業產品博覽會參展企業簽約14個項目,總投資達94.16億元;首屆山西·運城特色醫藥交易博覽會成功簽約19個項目,總投資88.33億元;第三屆山西(運城)國際果品交易博覽會新華-中國(運城)蘋果價格指數發布,簽約貿易金額達125.8億元……
這些漂亮的成果,是大運城對外開放知名度和吸引力顯著提升的最好注解。
革新帶來發展,決策催生繁榮。新風盡吹,捷報頻傳,全市人民看到了大運城美好的未來
“大討論大實踐大學習”帶來的不僅僅是廣大干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變化,更推動了運城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一個個投資項目成功簽訂,為運城新一輪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重大工程項目加快推進。10月10日,運城北站動車存車場擴建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建成后,運城動車停車線將由目前的2條增加到9條,高鐵站日均客流量將超過5萬人次,運城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將呈現“井噴式”“爆發性”增長;10月26日,運城國際機場擴建工程正式開工,該項目建成后,在現有的22條國內航線和3條國際航班基礎上,運城機場將新增15個通航城市,推動客運量大幅提升。各級各部門以“3515重大工程項目”為統領,圍繞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上海招商引資簽約項目,3次集中開工一批項目,在全市上下掀起“大上項目、大干項目”的新熱潮,三大類50個重點項目112個子項目已開工51個,累計完成投資178億元。
“踐諾”工作強力推進、有效落實。各級各部門按照市委《關于在“大討論大實踐大學習”活動中加強“踐諾”工作的通知》要求,對照承諾任務和時間節點,逐條檢查落實情況,特別是8月底,市委召開市四大班子領導成員年度中期工作述職大會,為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干部踐諾兌諾作出了示范和表率。據統計,年初全市承諾大會上182家單位承諾的1628項重點工作,現已完成或達到序時進度的占到98.3%。
創新性工作和舉措取得新進展。在“一區五帶”發展布局上,《運城市“一區五帶”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完成,從理論層面、戰略定位、發展導向、空間架構、產業體系、發展路徑、重點項目和保障體系等方面,進一步明確了“一區五帶”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和路徑舉措;在現代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關于運城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請示》《關于運城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社會穩定的風險評估報告》已經省政府常務會通過。
“三個發展計劃”全力推動。“龍騰虎躍”轉型發展計劃方面,“龍虎榜”培育企業運行良好,預計年底山西建龍銷售收入將突破200億元,高義鋼鐵、陽光焦化將跨入“龍榜”企業行列;“群星燦爛”計劃方面,1月—10月全市孵化創辦小微企業5130戶,認定國家級“雙創”基地2家、省級“雙創”基地17家。“鳳還巢”計劃方面,1月—10月全市吸引返鄉創辦企業101戶,帶動就業1.279萬人。
……
“大討論大實踐大學習”不是空談,促進大運城的發展才是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實踐證明,市委作出開展“大討論大實踐大學習”活動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廣大干部群眾是積極擁護的,取得的成效是實實在在的,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強大正能量。
須臾懈怠,可能坐失良機;半點停頓,或將前功盡棄。
10月25日,市委第80次常委會議,對“大討論大實踐大學習”活動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級各部門進一步豐富活動載體,拓展活動內容,提升活動成效,切實將活動成果轉化為運城加快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對運城這樣一個內陸地區而言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