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最稀缺的資源是什么?
為什么管理層的關注度會被浪費?
為什么組織在應對大大小小的變化時無法保持專注?如何圍繞計劃組合構建管理流程,以便完成最有價值的計劃,并停止或按順序處理其他計劃?
為什么組織往往陷入項目太多,管理的關注度被分散?主要有三種典型情況:
1. “好”問題——機會太多,難以取舍
有時,企業發展良好,機會太多,管理層難以取舍。各部門都看到不同的機會,如果選擇范圍縮小,會引發內部沖突。由于害怕政治博弈,管理層傾向于“全都要”,最終導致過載。
2. “壞”問題——成本削減壓力巨大
降低成本已成為必然,盡管采取了大量舉措,但承諾的結果不足以實現業務目標
例如,公司需要將勞動力成本降低 10%。最佳的成本削減措施是將成本降低 5%。剩余的缺口使完成所有計劃項目變得更加緊迫,在緊急完成這些項目的同時,還要繼續尋找新項目來彌補缺口。這使組織一直處于超負荷狀態,因為需要考慮每個想法,并且不能取消任何現有計劃。成本無處不在,而且“省一分錢就是賺一分錢”。最終導致整個組織超負荷運行。
3. “丑”問題——組織內“孤島效應”嚴重
孤島行為是每個領導者的噩夢。領導者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塑造管理團隊的行為。讓人們合作和開放。這是一個難題,因為組織本質上就是為了創造孤島而建立的。問責制、責任制、衡量標準都是為了分而治之。這種沖突是無窮無盡的舉措的源泉。組織內部分工細化,各部門本位主義嚴重,導致企業整體目標與部門目標發生沖突。這種情況下,企業傾向于通過:
IT 系統提高透明度-使決策更加符合公司整體利益
重組組織架構-解決局部與全局沖突
團隊建設
愿景與價值觀塑造
所有這些都是有效的嘗試,旨在讓人們擺脫孤島,公司上下更加緊密地保持一致。但結果是太多的舉措都在爭奪關注度。
如何解決“好、壞、丑”問題
解決過多舉措的根本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都至關重要,無論是“好的、壞的還是丑陋的”——當進展順利時,當進展不順利時,當文化停滯不前時。這些問題不容忽視,但需要用不同的思維來解決它們。
1. 解決“好”問題—如何篩選最重要的變革?
高德拉特博士提供了一個價值評估標準:
“價值是通過為客戶消除重大限制而創造的,這種方式以前是不可能的,而且沒有哪個重要的競爭對手能夠做到這一點。”
通過這一標準,可以幫助企業篩選真正具有戰略價值的項目。例如,在 TOC 理論中,最關鍵的突破點在于解決“局部 vs 全局”問題,讓局部績效能夠真正服務于全局利益。
案例分析:TOC 本身的變革選擇 TOC 方法論有多個應用方向,如 DBR、CCPM(關鍵鏈項目管理)、供應鏈管理、零售管理、創新管理等。但若要推動 TOC 進入主流市場,就必須找出 TOC 獨特且無可替代的價值點。高德拉特博士認為,TOC 最核心的貢獻是:
讓企業突破“局部 vs 全局”思維的限制
讓企業文化真正轉型
讓人們打破固有思維,實現更高效的流動
因此,TOC 的推廣必須簡化信息,突出核心突破點,而非試圖同時推動所有應用方向。
2. 解決“壞”問題—避免進入成本削減的“死亡螺旋”
如果成本是競爭的唯一方式,而成本結構過高。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面臨著追求虛幻成本節約的風險,并陷入死亡螺旋。
通過成本會計邏輯,比較內部人工成本與外包成本
只節省了直接人工成本,但間接成本仍然存在
由于生產率下降,導致單位成本反而上升,形成“死亡螺旋”
高德拉特博士提出的TOC 解決方案,決策應基于 Throughput(T,有效產出)、Inventory(I,庫存)和 Operating Expense(OE,運營費用) 的變化,而非傳統的成本會計邏輯:
提高內部流動性,降低庫存,提高有效產出
充分利用現有產能,而不是將工作外包
采用有效產出會計,確保決策有助于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TOC 的核心原則是:“通過增加流動性來降低成本,而不是簡單削減成本。” 以有競爭力的價格在細分市場中銷售額外的產能。這是引進工作而不是將工作送出去。與傳統方法形成鮮明對比。
3. 解決“丑”問題——打破孤島效應
孤島效應的根源在于:
組織結構導致的目標沖突
績效衡量方式與全局利益不一致
過度依賴 IT 系統,卻缺乏真正的流程優化
TOC 的解決方案
統一目標,聚焦整體流動
讓各部門 KPI 與企業整體有效產出掛鉤
改變衡量方式,讓所有人關注整體流動性,而非局部優化,我們需要的是創造一種文化,專注于流程、組織的目標統一以及這為客戶提供的價值。
2.調整政策與流程
通過 TOC 有效產出決策機制,讓所有部門在關鍵制約點上協同
充分挖掘管理的關注度的潛力
管理層的關注度是組織當前成功與未來增長的最終制約。這一制約始終存在,并非源于“好問題”或“壞問題”(這些問題本質上是組織所處環境的產物),而是因為所有企業都難以擺脫的“丑問題”——系統性割裂。
這正是制約理論(TOC)存在的意義,也是其必須成為主流的原因。TOC推動了一場根本性的范式轉變:
從“還原論*”到“整體論”:摒棄局部優化,擁抱全局視角。
*還原論(英語:Reductionism[注 1]),又名化約論。是一種哲學思想,認為復雜的系統、事務、現象可以通過將其化解、拆解各部分的方法來加以理解和描述,例如解剖學。還原論通常與整體論相對,后者認為系統是有機整體,并非簡單的物理組合。
從“成本世界”到“有效產出世界”:不再局限于成本削減,轉而追求流動性與系統協同。
TOC的使命:以系統性思維破解組織深層矛盾,將管理關注度從“救火”轉向“創造價值”。
結論
管理的關注度是組織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最大的制約。通過 TOC 方法論,企業可以建立一個基于有效產出、流動性和聚焦機制的管理體系,確保有限的關注度被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從而真正實現持續改進和突破性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