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授權,管得少也能管得好
一提起諸葛亮,人們都會想起他的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諸葛亮以其卓越的才能、敬業的精神,協助劉備建立了卓越的功績,成就了蜀國的一代霸業,但是,他一貫的親力親為不僅將自己累得筋疲力盡,也使手下們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最終,他的手下無人能夠接他的班,導致蜀國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無奈局面。
其實,諸葛亮最應該使用的時間管理工具是授權,如果他能夠學會授權,使他的手下們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更快地成長起來,或許,他就不必“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了。在工作中,我們會看到不同的管理者采取的是截然不同的工作方法。有些管理者會認真對工作進行分析,看看可不可行,會遇到什么困難,目前已經具備了什么樣的條件,然后親自擬訂工作方案,將具體的工作任務分配給每一個下屬。他會親自準備所有的工作,并且參與解決這項工作的整個過程,出現問題的時候,他會和員工一起想辦法,密切關注工作的進展,直到完成的那一天。還有一些管理者會把安排具體工作的權力進行分解,將它交給自己的下屬,由他們來思考并決定這項工作應該怎么完成,他不會告訴下屬“你應該怎么做”,當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也很少會當“救火員”,下屬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前者,管理者扮演的是“保姆”的角色,所有的事情都要由他來負責,下屬非常依賴他,結果,他自己累得夠嗆,下屬卻失去了獨立性,哪怕是很小的問題,也會習慣性地向他求助,這就導致不但管理者的效率極低,整個團隊的效率也非常低下。后者,管理者做到了真正的授權,把權力分享給下屬,讓他們擁有充分的決策權,這既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也能逐漸將他們培養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才。所以,善于授權是一個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時間管理技能。授權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完成目標的相應權力授予他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資源與條件、思考可能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方法、制訂工作計劃,使他們擁有完成工作任務的適當權限和工作能力。具體來說,有效授權可以通過四個步驟來實現。
01
第一步:了解并評估授權可能會導致的風險
授權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好處,比如提高工作效率、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主動性,把管理者從瑣事中解放出來等;另一方面也可能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通常來說,授權代表著責任的增加,代表著監督的減少,如果被授權者的能力、責任心與他所承擔的責任不匹配,而在執行過程中又缺乏適當的監督,就有可能會出現一些風險。比如,授權使下屬擁有了更大的人事、業務處置權,他們能夠更快速、更自主地處理工作、解決問題,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有利于企業目標的實現。這看起來對員工、對企業都是雙贏,然而,我們必須要清楚的一點是,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下,那就是——被授權者能夠恰當地運用權力,有能力承擔被賦予的職責,并且表現出足夠的績效水平!但是,如果被授權者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呢?
有一家家電公司的總經理,為了簡化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公司的銷售額,制訂了一個授權計劃:給分區經理充分授權,讓他們可以不經過上級的層層審批,獨立對客戶的一些要求進行處理,比如對現有的產品價格進行微調、從其他區域調貨、增加附加服務等。
雖然這位總經理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一些分區的經理為了爭取更多的客戶,將價格壓得非常低,甚至還會無原則地增加一些額外服務。有一個分區經理,竟然在客戶還沒有支付定金的時候就向他賒銷了總價大約為50萬元的產品。還有一個分區經理,竟然為了拿回扣,將產品價格降低了1/10。
因為這些情況的出現,新產品雖然在市場上賣得非常火,客戶滿意度也很高,但是利潤率卻大幅度降低了。
案例中的情況在現實中并不少見。可見,如果被授權者的能力與職責不匹配,就會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在授權之前,管理者首先應該了解授權可能會導致的風險,并對風險進行初步評估,如果這種風險超過了企業的承受能力,就要及時停止授權,或者調整授權的方式、方法。
02
第二步:完善企業制度,實現規范化管理
為了避免使企業掉進授權的“陷阱”,在進行授權以前,管理者還要確認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否建立了配套而又完善的制度,是否實現了規范化。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各個業務部門和崗位的責任、權力、利益才能明確,減少授權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授權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完善企業的制度,授權者能夠更加清楚自己手中的權力和職責,哪些是可以轉移出去的,哪些是不可以轉移出去的,可以有效地避免發生越職授權或者授權不當的情況;被授權者可以更明確自己得到的授權邊界和責任大小,在可能的限度內充分運用權力,以最佳的方式實現既定目標。有了制度和規范的保證,也就能夠把授權置于企業的有效監控之下,增加授權的透明度,使授權者和被授權者的權利義務能夠更加清楚明了,為授權管理的順利進行提供可能。
03
第三步:對下屬進行評估,判斷其是否具備授權的條件
在確定授權可行后,接下來管理者應該做的,就是對被授權的下屬進行評估,判斷他是否具備授權的條件。通常,被授權者的勝任程度越高,授權實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授權的風險也就越小。一些管理者盲目授權給一些無法勝任的員工,結果導致工作完成的情況很糟糕,給企業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所以,在實施授權前,管理者應該對被授權者的勝任情況進行嚴格考核。
神州數碼某技術總監曾經任命一位剛進公司沒多久的90后員工做一個重要的研發項目,這位員工感覺非常惶恐,因為他之前從來沒有得到過這樣的重用,而且也沒有獨立承擔過這么大的項目。這位技術總監卻對他說:“既然我敢授權給你,就說明我完全相信你的能力, 你就放心大膽地去做就行了,你一定能做好的。
技術總監的這番話可不是信口說的,在授權之前,他就對這名員工進行了調查,對他的人品、專業技術、工作態度有所了解,所以才會放心地授權給他。
他沒有看錯人,這名員工接受任務后,勤勤勉勉,勇于鉆研,結果不但順利地完成了這個研發項目,而且還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又完成了其他幾個重要項目。
對被授權者的勝任情況進行評估,重點有三。一是要看他是否具備與職責相應的能力素質,比如,完成工作所需要的專業素養、工作經驗和能力水平,執行目標所需要的專一度、判斷力和決策能力,以及資源統籌、整合能力等。二是看他是否具備承擔責任的信心,一個信心充足、愿意主動接受挑戰、能想盡辦法克服困難的人,他的準備充分程度、用心程度及進取精神肯定超出被動接受型的員工。三是要看他是否具備良好的品質道德和職業操守,比如對大局的把握、對制度的遵守、團隊精神等。對被授權者的評估結果,既有利于管理者判斷其是否值得被授權,適合何種程度的授權,也能幫助管理者發現企業的核心人才和重點培養對象。
04
第四步:循序漸進安排授權計劃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授權也是如此。制訂合理的授權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授權,才能使權力真正發揮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授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須以信任為基礎。很多管理者會犯這樣一個錯誤——一邊授權,一邊對下屬有所懷疑,導致既不能有效地使權力實現過渡,還使下屬因為這種被懷疑的感覺而倍感不爽,工作效率降低,企業業績下降,最終使授權流于形式。著名的管理專家柯維曾經說過:“授權并信任才是有效的授權之道。”一旦進行了授權,就要給員工足夠的信任,讓他們把企業當成是一個可以充分施展抱負的平臺。正如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員工希望獲得上司的信任,被授予更多權力;另一方面,獲得授權的員工,在被完全信任的情況下,才能擁有自主決策的權力,并能有效行使被授予的職權。信任不僅來自管理者對員工的充分信任,而且誕生于一個雙向信任的良好氛圍。只有雙向的信任才能保證授權能夠持續地進行下去。授權并信任,可以激發員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大大超越要求完成授權的任務。
松下幸之助在授權的時候非常信任自己的下屬。1926 年,他計劃在日本金澤開設一個新的辦事處,他把一個年僅 19 歲的年輕員工找來,對他說:“我打算在金澤開辦一個辦事處,我覺得由你去做這件事比較適合。你現在就到金澤去,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租一個辦公地點,需要多少資金,你可以跟我說,我會給你提供充分的支持。
年輕人聽了以后,非常吃驚,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相信,老板竟然會把這么重要的任務交給他。他到了金澤后,馬上開展工作,每天都會把自己的進展寫信給松下幸之助,向他匯報自己的成果。松下幸之助給他回信:“不必每天向我匯報,一個季度匯報一次就可以了,我充分信任你的能力,放手去做吧。”
年輕人備受感動,后來,金澤辦事處辦得越來越好,給松下集團創造了豐厚的利潤。
這樣的例子在松下集團比比皆是。比如,公司從來都不會對員工保守商業秘密,新員工入職的第一天,就會受到毫無保留的技術培訓。一些人對此十分擔憂,害怕這樣會泄露松下集團的商業秘密。但是松下幸之助卻說,你招聘這些員工進入你的企業,就要充分地信任他們。如果為了保守商業秘密而對員工進行技術封鎖,造成員工在生產過程中業務不熟,肯定會導致殘次品率的升高,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這樣一來,公司受到的損失就會更大。
松下幸之助在總結自己的管理經驗時曾經說過:“我用這種信任的授權方式來做事,公司還沒有遭遇過什么失敗,對人信賴,是培養優秀員工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所以,信任是授權的保證,授權必須要以對員工的充分信任為前提。一旦授權,就不要有所顧慮,要給下屬充足的空間,讓他們得到發揮的機會,在企業這個平臺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獲得巨大的成就感,最終受益的將會是企業。當然,信任并不意味著管理者從此以后就可以不聞不問了,在授權的過程中,適時監控與追蹤也是必不可少的。授權不是放任不管,正確的授權應該是相對的、有原則的,是在有效監控之下的授權。所以,要做到有效授權,還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監督、檢查機制。檢查是一種流程,和信任不信任無關,如果缺乏這個流程,授權也就建立在盲目無序的基礎上,“放權”就等于“棄權”,這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甚至使企業遭受滅頂之災。
授權如同放風箏,既要勇敢放手,又要牽住線,不要讓風箏失去控制。如果光牽不放,風箏是不可能飛起來的;如果光放不牽,風箏要么直接飛不起來,要么飛上天以后失控,最終會栽到地上;只有邊放邊牽,進行適當的控制,才能放得高、放得持久。而且,風箏線的韌性也要足夠好,這樣才可能隨時把風箏收回來,不然的話,不是把風箏放出去了收不回來,就是收回來以后又不敢再放出去。管理者在授權的過程中,也要把握住這根“風箏線”,這條“線”就是足夠的控制力,不要超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控制范圍,要使授權與合理監控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