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辭職的六大領導力啟示
娃哈哈集團宗馥莉辭職引發社會各界熱議。人們關心這一事件,不僅涉及具體的人和事,還涉及社會熱點話題,包括民資與國資股權博弈、富二代接班、企業文化傳承,以及管理理念、風格、方式和領導威信之爭。宗馥莉作為宗慶后資產和股權的合法繼承人,法理上沒有問題,但是從領導力角度,她不一定能凝聚團隊,贏眾人心,使眾人行。
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創立的民營企業,如今普遍面臨從創一代到富二代的交接班問題,失敗故事和成功案例兼而有之。例如,美的集團的交接班是代際傳承成功案例之一,作為職業經理人的方洪波,成功從創始人何亨健手中接過接力棒,跨越了交接的陣痛,把美的集團帶上傳承創新發展新階段。
從領導力的角度,宗馥莉辭職事件提供我們一些重大啟示。接班也好,企業轉型變革也好,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把它當作一個戰略項目,提前做好規劃與布局,交接班不僅需要硬權力,一個合法的頭銜,還需要軟權力,一個能凝聚眾人的精神領袖。正如宗慶后曾經所說:“在中國,只有員工真正服你,他才會聽你的。”
宗馥莉的辭職,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事件,至少可以抽取出如下幾個主題詞:領導合法性、戰略共識、變革阻力、領導威信、管理決策和領導風格等。中國眾多企業面臨這方面的問題與挑戰,以下六方面值得大家警醒。
△ 領導合規。在宗慶后去世以后,目前公司還沒有選出新任董事長,不久前總經理又提出辭職,一定是公司治理方面出現了問題。宗馥莉為什么要辭職,從辭職信中,得到的信息是其無法履行管理職責。從企業領導角度,大概率涉及兩方面問題:
一是戰略得不到共識,也推動不了執行;二是作為總經理,不能斷事用人,領導的合法性受到了挑戰,大股東不支持或不配合。
出師有名,是決勝江湖的重要基礎。
△ 戰略共識。從宗馥莉的系列視頻以及宗澤后的信件里,可以看到宗馥莉的戰略思想:她是一個大刀闊斧的改革派,要發展、要擴張、要市場。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也一定面臨風險,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冒風險,有的人更喜歡安全和穩定。股東也好,管理層也好,員工團隊也好,戰略共識需要一定技巧,不能只靠“霸王硬上弓”,特別是新上任的領導人,威信不夠,自然指揮不靈。
△ 管理風格。宗氏父女二人,在管理風格方面有巨大差異。在一檔訪談節目中,主持人問宗慶后,如果二人有不同意見,誰聽誰的。宗慶后回答說:“她聽她的,我聽我的。”這個回答比較具有宗氏風格,既直接,也含蓄。
宗慶后的管理風格是典型的“人治”,強調個人權威和直接管理。在娃哈哈,他每天七點前上班,晚上十一點回家,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務都會過問,甚至買一把掃帚都需要他簽字。而宗馥莉顯然受到西化教育的影響,更傾向于“法治”,強調制度和規范。她希望通過引入現代公司治理制度和運作方式,推動企業規范化管理。
在創新與變革方面,宗慶后注重穩定和控制,強調的是執行力和效率,而宗馥莉則更注重創新和變革,致力于品牌年輕化和品類創新,推動娃哈哈向更多元化發展。
更多的不同則體現在員工關系管理方面,宗慶后注重人情味,將員工視為家庭成員。事實上,江山也是靠這些“老臣”打出來的,宗慶后總是設法為他們提供優厚的福利和待遇,強調員工的忠誠和歸屬感,甚至寧愿養著一些員工,也不愿意用機器,目的是讓員工有工作,這也是宗慶后贏得尊重的重要方面。而宗馥莉在公司內部推行了更加嚴格和效率導向的管理,撤換了一批人,有“鐵娘子”之稱。她強調結果導向,強調考核和績效,對團隊執行力和效率要求更高,與其父宗慶后的管理方式形成鮮明對比 。
兩種不同的管理風格,沖突自然而然形成,這為交接班埋下了風險和動蕩。
△ 高管團隊。業績的背后是團隊,團隊的背后是領導。領導的背后一定有一個領導團隊,而不能只靠一個人。在宗馥莉正式掌權后,強力推動娃哈哈內部改革,涉及一些高層人員的變動,陸續有人離開。雖然具體被裁掉的高管名單和詳細情況沒有公開,但據搜狐財經報道,娃哈哈某副總和集團片區某總已經離職。這些變動發生在宗馥莉擔任娃哈哈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不足5個月。接著,她本人也提出了辭職。
變革是一把雙刃劍,本質上,變革是對人和利益的再調整,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如果矛盾不能調和,就會造成高管團隊的動蕩。變革領導力的藝術,在于如何拉攏一批人,穩住一批人,優化一小撮人。這大概也是宗馥莉不如宗慶后的地方,正如她自己所說,“太圓滑的人其實社會上很多,不缺我這一個。我覺得做企業,可能需要有獨特的品質,才可以把這條道路走得很寬、很遠。”她的出身決定了她缺乏宗老先生的老辣和歷練。想一想當年娃哈哈與達能之爭,如果沒有宗慶后,結果將會怎樣?
△ 文化傳承。對企業傳承而言,股權傳承不難,職位頭銜傳承也不難,但是文化的傳承,理念和信念的認同,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家企業的文化和理念,是在特定歷史進程中形成的,是在團隊無數流血和流汗的事件中塑造出來的,要想改變,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宗馥莉要變革、要創新,光靠硬權力和調整領導班子是不夠的。
德魯克有一句名言,“文化會把戰略當作早餐吃掉”。宗馥莉雖然在娃哈哈打拼了二十多年,是一名“老兵”,但是在威信方面,只要宗老在,她就不是旗手,更不可能成為精神領袖,這需要時間。“讓子彈飛一會兒”是企業文化變革成功的法寶,不能操之過急。漸進改良,似乎多數情況下好過休克療法。
△ 變革藝術。變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時需要軟著陸,有時需要“霸王硬上弓”,變革是最需要領導力的藝術。宗馥莉作為二代接班人,要推動娃哈哈這樣一個大企業的轉型和變革,有三點需要格外注意:
一是戰略共識,尋找最大公約數,不能全面出擊;
二是形成一個強有力的變革領導團隊,形成一支強有力的真正的戰略同盟軍,不能孤軍作戰,要準備好援軍,有戰略預備隊;
三是掃除變革的主要障礙,減少變革阻力。
一家公司的創始人,一方面奠定了公司發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往往也是很多問題的根源。如果當初組織變革和人事調整到位,那么今天面臨的壓力也許會不一樣。
企業傳承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轉型、變革與創新需要極高的領導力藝術,新的接班人不僅需要深刻把握維護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平衡,既要變革,打破一個舊世界,還要在變革中保持團隊的和諧與穩定。對接班人來說,不僅要做好接班的合規合法繼承,更要把握好文化習性,洞悉變革阻力,洞穿人心,培養人們對不同管理風格的偏好。總之,不是單靠一紙命令,就能推動企業轉型和變革。
宗馥莉的辭職事件,無論最后結果如何,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家族企業傳承也好,國企換帥也好,都需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
一是接班人做好能力和思想上的準備,越早越好,贏得團隊的信任與追隨;二是交班人也做好準備,把交接工作當作一個項目,一個最重要的戰略項目,做好精心規劃和設計,為后人栽好樹,鋪好路,幫助掃除一切可能的障礙,最好還能扶上馬,送一程。
只有這樣,才能在企業和事業的傳承中,避免重大的不確定性事件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