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標準化
企業管理的標準化是企業信息數字化的基礎,信息化數字化反過來可以促進管理的標準化。沒有一定的管理標準化為基礎,信息化數字化就很難進行,強行上數字化,也必然會造成無謂的浪費,甚至返工重做。
我國建設企業的管理標準化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以規范化管理為主要特征的管理標準化,如工作文件匯編、管理手冊等(也可以稱之為管理標準化的1.0版);第二階段是ISO9000質量和安全職業健康認證為主要特征的管理標準化,如程序文件、標準手冊等(也可以稱之為管理標準化2.0版);第三階段是以卓越績效模式為主要特征的管理標準化(也可以稱之為管理標準化的3.0版);第四階段是在以前管理標準化成果的基礎上,將管理標準進行可數字化升級,形成可數字化的管理標準手冊(可以稱之為管理標準化的4.0版)。
企業管理標準化水平,只有達到管理標準化4.0版的水平,才有可能真正實現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從而實現企業管理的精細化??蓴底只墓芾順藴驶菍ζ髽I以前眾多的管理流程、工作與工序標準、運營管控報表等進行梳理,統一管理語言,統一度量衡,以滿足信息技術應用的基本條件,形成一套企業統一的、完整的、可數字化的、可操作性強的企業運營管控標準手冊,才能為數字化提供一個良好基礎。
上述關于企業管理標準化發展歷程的劃分方法可以說明兩點:一是管理標準化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是一個逐步由低層級到高層級提升的過程;二是管理標準化只有到了可數字化的4.0水平,才能夠滿足數字化的要求,才能實現標準化與數字化的“深度融合”。也就是說,如果企業管理標準化達到了可數字化的4.0水平,就能夠比較容易實現管理數字化了,而管理的數字化反過來會固化優化企業管理標準,促進管理標準化水平的提高。
建設企業既然要用信息數字技術,那你就得適應技術規則的要求,要想在火車道上跑,就得把輪距做的跟火車軌道一樣的寬度才能快速行駛。
關于管理標準化,由于工程建設行業的特殊性和多樣性,管理語言標準化就非常重要,而不能僅僅在管理行為的標準化上花氣力。具體來說,就是要把管理語言細化到管理信息因子級別,通過統一的數據編碼,形成統一的計算機能懂的管理語言,為實現管理與技術的深度融合創造條件。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編碼及其應用操作規范,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統一語言,二是統一信息交互規則。以管理語言的統一性滿足管理行為的多樣性。
企業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庫,要實現管理語言的統一,就必須首先實現管理的標準化。需要指出的是,我們提出的管理標準化并不等同于管理的整齊劃一。
目前,對于建設企業管理信息化的幾個基本概念,在平常使用時比較混亂,需要做一些厘清:一般地,從管理元素的分解上講,概念從大到小應當是:社會大數據——企業私有云——企業運營平臺——業務系統(系統之下可以有若干個子系統)——管理模塊——工作單元——場景——節點——管理信息因子。社會大數據是個大概念,而管理信息因子則是最小的管理元素,管理標準化就是對管理信息因子進行標準化數據編碼,形成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倉庫,來為企業各層級管理人員服務。通過對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進行不同的管理元素組合,為不同的管理人員服務,服務的對象從最低層級到最高層級依次為:崗位——小組——業務部門——項目部——分公司——法人公司——集團公司——產業集群。每一級別都可以從下一級別管理者和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庫中提取管理信息因子,以滿足管理需求。
企業管理數字化,就是通過這種管理元素的分解和組合完成企業管理與信息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在這種融合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是建設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庫,并且要制定與之相配套的管理信息因子標準化數據應用操作規范及數據維護管理辦法,以指導數字化的具體實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