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國產化替代的一鍵切換可行嗎?
ERP 的國產化替代是個熱門話題,替代路徑是什么?
從軟件選擇上,有三條路,第一條路采用“高仿平替”,第二條路是用國內管理軟件龍頭的產品,第三條路是自研系統。從實施方案上來說,包括原樣照搬、增強實施/改進實施、徹底重實施等策略。
不管采用什么軟件,除非是徹底重實施,都涉及到老系統向新系統遷移數據或流程的問題,如果能有一種極其快速、安全的方式,來推動兩個系統的遷移,這可能極大加速國產化軟件的推進,進而推動中國的云服務市場。
爆炸式的增長推動新技術的應用被稱為“殺手級應用”,這個詞最早出現在 80 年代時,電子數據表軟件推動了 PC 機發展,前年 ChatGPT 推動了生成式 AI 發展,這都是殺手級應用的例子。那么我認為,“一鍵遷移”可能是推動中國企業云服務的殺手級應用。不少朋友認為技術上不可行:
在國外 ERP 市場的系統遷移軟件早已有之,實際上,類似于中國軟件國產化這種系統遷移,20 年前在北美市場上曾經有一場腥風血雨的商戰,就是著名的 SAP、Oracle 知識產權訴訟案。
TomorrowNow 是一家美國的 IT 服務公司,從 2002 年起開始提供 PeopleSoft、JDE 等北美流行的 ERP 軟件的第三方運維服務。在 21 世紀初時,ERP 市場上 SAP 占有絕對領先地位,在北美市場上能跟 SAP 抗衡的是 PeopleSoft 和 JDE,Oracle是 ERP 市場上的后起之秀。為了跟 SAP 搶奪當時正火的ERP 市場,Oracle 敵意收購了競爭對手 PeopleSoft/JDE 。
當 PeopleSoft/JDE 被納進 Oracle 公司時,當時市場上一度存在著混亂,就是 PeopleSoft/JDE 的 install base 是否要轉移到 Oracle 的平臺上去,正是利用了這個市場混亂期,SAP 發起了一輪市場攻勢,爭取 PeopleSoft/JDE 的 install base 能夠遷移到 SAP 軟件上。
為此 SAP 收購了 TomorrowNow,不僅拿掉了PeopleSoft/JDE 的運維收入,而且真正商業意圖是借這個業務平臺來提供 PeopleSoft/JDE 向 SAP 遷移的服務,這等于是直接挖了 Oracle 墻角,因為對傳統軟件商來說,軟件運維是利潤最高的收入部分。
2007 年,Oracle 對 SAP 發起了一項訴訟,指控 SAP 的全資子公司 TomorrowNow 非法使用了 Oracle 的技術文件,如果是做系統運維,運維服務商下載并使用原廠商的技術文件本來應該是合情合理,而且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如果運維服務商做的是對原廠商不利的事情,那么原廠商提出這個訴訟也是有法律依據的。
所以 SAP 很快公開表態對 Oracle 表示道歉,并且于 2008 年在試圖出售 TomorrowNow找不到買家后關閉了這個業務。
盡管 TomorrowNow 關了門,SAP 和 Oracle 兩家公司對這個事情造成的損失經歷了幾年的口水戰,直到2010年11月本地法院初審判決, TomorrowNow被判侵犯知識產權,SAP被要求支付13億美元,第二年2011年8月,聯邦法官菲駁回了判決,2012年底雙方以3.06億美元賠償達成庭外和解。
所以,“一鍵替換”不僅是技術問題——技術上來說,異質系統間的系統遷移應該都不是大問題,真正挑戰可能是這種解決方案的法律風險。不過,在中外地緣政治摩擦的現狀之下,企業信息技術應用的競爭形勢會越來越復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