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中層領導力五項修煉
中層領導是企業的中堅力量,中層領導力不僅體現在執行力、感召力、凝聚力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對企業戰略的充分理解上,既要當好指揮員,也要當好一線戰斗員。因此,提高企業中層領導力,確保其既能帶好團隊、又精通業務,是企業優化內部資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提高中層領導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政治能力
政治能力是企業中層領導的首要能力,是其政治立場、是非標準、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的綜合表現,一方面表現為善于借助天時、地利等外勢,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另一方面表現為營造人和的內部環境,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組織、人力支持。
企業中層要充分把握所屬行業的內在規律和發展趨勢,認真研究國家、企業所在地關于行業發展的規劃、政策法規,以及關于土地、金融、稅務、人力等的政策支撐,爭取當地政府及主管部門的支持和指導,做到“于時逐而不責于人”。堅持義利結合的價值觀,既要提高企業盈利水平和員工福利待遇,又要義不容辭地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服務。
中層領導應忠于職責,勇于擔當,堅決維護企業和員工的利益,絕不可爭功諉過,明里暗里地損害企業利益。塑造企業良好風氣,中層領導既要切實維護部門利益,又要兼顧大局,不可因小部分人的利益而犧牲企業整體利益,也不應犧牲長遠利益而滿足眼前利益。提倡和而不同,反對黨同伐異;提倡海納百川,反對八面玲瓏;提倡正大光明,反對陽奉陰違,從而營造風正氣順的工作氛圍。
中層領導要有敬畏之心,不破紅線、不踩底線,能夠清楚辨別并規避風險,最大限度地預防、降低企業風險和損失。對國企中層領導來說,要認清國企在社會中的引領作用,自覺承擔社會責任;支持企業黨建工作、群團工作。
二、協調能力
協調能力是中層領導帶領團隊、落實企業戰略的核心能力。如果不掌握溝通協調的藝術,工作大概率難以順利推進、落地。中層領導必須明確地認識到,企業分工日益精細,協作必不可少,單打獨斗、孤軍作戰既不理智,也不現實。為此,中層領導必須掌握企業戰略、階段性規劃或年度重點工作,自覺地把工作融入企業戰略,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尊重員工意愿,激發他們的潛能和主觀能動性,確保各項工作緊密銜接、有效協同。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中層領導應具備大局意識,掌握企業的組織架構和各項規章制度,熟悉各部門職責,明確自身和所在部門的定位,工作中不缺位、不越位。注重信息共享,既要掌握企業發布的重要信息,也要適當發布本部門、本單位的信息,特別要向關聯性強的部門通報,避免造成信息孤島現象,形成“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的不利局面。
中層領導要建立協調機制,善于和其他部門密切配合,對于本部門、本單位無法完成、不擅長的領域或工作,及時向職能部門或業務部門尋求協助,或商請分管領導出面協調,形成各部門密切配合、協同作戰的良好局面。需要多部門聯合或協助的重大項目和工作,要建立事前溝通、事中協調、事后總結的協調機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分歧、形成合力。
中層領導應把溝通能力和技巧作為必備的硬性素質,善于與其他單位、員工溝通,充分利用本單位的資源、優勢,動員、組織員工完成任務。避免把部門打造成水潑不進、針插不進的“獨立王國”,力戒獨木難支的不利局面,防止出現項目爛尾的現象。
三、行政管理能力
行政管理具有全局性、綜合性、動態性、持續性的特點,貫穿于企業管理各個環節、滲透于各個方面,這是行政管理與其他管理本質上的區別,組織能力、執行能力是行政管理能力在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表現。作為企業中層領導,行政管理能力必不可少。
中層領導應正確看待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比如,行政管理在公司治理、優化組織、建章立制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傳達領導意圖、監督重大事項落實、實施戰略管控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在塑造企業靈魂、創造無形資產方面的作用,切不可僅僅把行政管理理解為上傳下達、發號施令的過程,圍繞領導做保障的行為,以及替領導端茶拎包的角色,弱化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中層領導要把優化企業內部治理作為行政管理的基本內容,確保企業具有先進的企業文化、合理的組織架構、完善的規章制度、系統的信息網絡。要善于利用公司賦予的權力,明確部門、單位、崗位的職責,加強團隊管理,大至部門、單位管理體系的建立,動態過程中人力、財物、信息的管理,各種利益的科學分配,小到員工的日常管理,這些都應成為中層領導的基本素質。
四、學習能力
中層領導不但要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還必須擁有與崗位、職責相匹配的知識結構。特別是對知識密集型企業的中層領導來說,不但要具備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還要學習行業的政策法規等,了解行業發展趨勢,掌握相關知識。不斷完善自身知識結構,圍繞履職需要,學習管理學、市場營銷等學科。
中層領導擁有扎實、完備的基礎理論知識體系,既能提高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為駕馭復雜局面、完成重大任務奠定基礎,還能為做好本行業、現崗位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撐,為多崗位履職做好知識儲備,加快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避免臨時抱佛腳;了解法律、歷史等相關人文學科知識,既能較好地以制度建團隊,又能為團隊注入人文情懷,提高團隊凝聚力;持續學習行業前沿知識,掌握行業發展趨勢。中層領導應堅持學以致用,結合項目實施、轉崗輪崗、崗位(業務)練兵等形式,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爭取在技術革新、發明創造方面取得突破。
五、個人修養
中層領導應具備可塑性和成長的潛力,這對中層領導個人修養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1、忠誠,忠誠于企業、雇主、客戶,善待員工、忠于職守、信守承諾。對雇主不忠誠、對員工不負責、不信守承諾的管理者,必然也不會有社會責任感,也不可能為企業持續創造價值。中層領導要有大局意識,政治堅定為先。
2、公正,這是中層領導帶領團隊,提高組織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必備素質。中層領導必須以身作則,帶頭遵守規章制度和參加急難險重任務,不可高高在上、搞特殊化,喪失群眾基礎。對所有員工一視同仁,不可厚此薄彼、因私廢公。在處理復雜利益關系時,要兼顧和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各方利益最大化。合理分配工作,務必使每一位員工都能夠各司其職、人盡其才,獲得最優績效。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履行“三重一大”制度,堅持群眾路線,最大限度做到公平正義。
3、堅定,中層領導能夠圍繞戰略目標、項目任務,積極主動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創造條件、溝通協調,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持續地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切忌畏首畏尾、躊躇不前,甚至喪失機遇。
4、廉潔,一廉生百威。企業中層必須守住廉潔關,除了嚴格遵守企業關于廉潔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企業的相關標準,還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從一次接待、一次出差、一張票據、一次交易開始,把好思想關、欲望關,堅守內心,既要為員工做好表率,也為自己保持足夠的底氣。
5、知法,無論是處理企業內部關系還是與客戶、社會的關系,要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規。妥善處理企業內部的人員關系和財務關系,理順部門及員工的權利和責任,將糾紛消滅于萌芽期,最大限度地減少法律風險。與客戶打交道時,要有法規意識,善于規避法律風險。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性,堅決按照合同辦事,又要具有一定靈活性,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調整合同,更要未雨綢繆,避免法律糾紛。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更要嚴格按照《知識產權法》的規定辦事,以防重大損失。
提高企業中層領導的領導力,一是做好規劃。要從戰略高度規劃中層領導的選拔、任用、培訓、晉升、激勵機制等。在招聘部門或內設單位的負責人時,不僅要考察應聘人員的從業經歷,還要考察其知識結構,盡量選擇專業知識扎實、擁有跨學科知識、具備領導能力的人員。注重從優秀員工中選拔中層領導,特別是具有精深專業知識、技能和一定管理能力的一線優秀員工,要及時納入人才培養計劃,有意識地提高其綜合素質。
二是注重培養。結合行業特點和崗位需求,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和內容,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突出專題教學和培訓,有針對性地補齊中層領導知識與能力短板。必要時,可以選送部分優秀中層領導進入院校學習。做好傳幫帶,在項目中培養中層領導,既能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也能縮短培養周期。適時輪崗,把具有潛力的中層領導、后備人員安排在不同崗位鍛煉,全面提高其綜合能力,為擔任更高一級職務、承擔跨領域的工作奠定基礎。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相對穩定的內訓師隊伍,分門別類地對不同崗位員工進行培訓。
三是突出重點。著力提高中層領導帶隊伍的能力,這是提升領導力的根本所在。企業要適當放權,確保中層領導能夠制定本部門、本單位的管理體系,能夠科學運用激勵手段調動員工積極性,有效調配、優化各種資源,始終讓團隊保持最佳狀態。考察中層領導時,不但要考察“德才績”,更要考察其所在團隊的整體工作能力、凝聚力和執行力,促進中層領導由“將兵”向“將將”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