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讓組織永不懈怠, 緊張就是戰斗力
組織的戰斗力往往是在危機中、緊張中、高壓力中激發、高壓強下爆發出來的。“共產黨軍隊緊張,國民黨軍隊不緊張”。蔣介石在總結為什么共產黨軍隊比國民黨軍隊更有戰斗力時,曾感嘆共產黨的軍隊比國民黨軍隊更緊張,更有拼命奮斗精神,而自己的軍隊松懈,沒有緊張感,因而喪失了戰斗力。
任何一個組織,一定要有高績效壓力,有危機感、有內外競爭壓力。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是靠松松垮垮,靠懈怠,能不斷打勝仗的。任正非在今年5月20日接受德國電視臺采訪時談到:“美國政客拿著鞭子抽著華為,提醒我們要努力奮斗,我們只要不努力奮斗,就會把我們打垮。這點對我們也是有好處的,沒有外部壓力,內部就缺少動力”。
沒有危機感的企業,就是企業最大的危機,沒有讓員工感受到市場與績效壓力的企業,就是企業最大的生存壓力。對于一個成功的企業而言,最怕的就是組織懈怠、懶散,不再有創業時的生存緊張感和持續奮斗的激情。
1.緊張來自于組織的生存危機意識,來自讓每個人能感受到來自企業生存和市場競爭的壓力。緊張讓組織對外部環境的變化能敏銳感知,能警覺外部環境急劇變化對企業的威脅,企業需要不斷傳遞危機意識,讓組織成員永遠處于警覺狀態、戰斗狀態。
2.緊張來自于挑戰性的績效目標設定、工作任務的飽滿。目標高遠、激動人心,催生組織成員的激情,績效指標極具挑戰性,使組織成員必須竭盡全力,使勁跳才能夠得著目標。一定要讓組織成員工作任務飽滿,五個人的活三個人干,拿四個人的工資,人就會緊張而干勁十足。
3.緊張來自于內部競爭淘汰機制。能力達不到要求,不能上崗;業績達不到標準要下崗;沒能力、沒業績隨時就有人替代你,你隨時可能丟位子,被淘汱出局。
4.緊張來自于組織內部比學趕幫。樹優秀典型、立先進標桿,讓落后者緊張,以優秀分子倒逼和牽引團隊成員共同奮斗。
5.緊張來自于賞罰分明,來自于高標準、嚴要求;來自說到做到,嚴格的問責機制;來自于違反制度的高成本付出,也來自使命驅動,自我加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