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經營的抉擇方略
企業經營與人生追求相似,也需關注“三活”——活著、活好、活久。理性看,企業作為整個社會及產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實現“三活”并不簡單地等同于規模大、速度快、盈利多,而在于能與經營環境形成長期持續的共生關系。感性看,面對可能的更大、更快、更多的機會誘惑,人們在無意識中將很難抗拒與舍棄,直至最終觸及自身能力、市場需求、資源供給等局限,甚至以失敗碰壁而收場。為此,企業經營不僅要關注增加收益,更要防范與降低風險。
01
發展路徑與內心喜歡
02
當下拍板與方案搜索
當搜索到一個方案,覺得基本可以接受時,是否要搜索更好的方案?這里不僅涉及對方案可接受程度的評判,還涉及對再搜索成本的考慮。例如,繼續搜索或有不確定,可能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案;而不搜索可馬上行動,甚至賺錢。
03
產業規律與創新轉型
企業的發展路徑如何抉擇,最好的做法是在創業初始,當企業規模很小,相對來說也較靈活時,就好好地想清楚,自己內心最想做也最擅長做的是什么。如果喜歡創意、設計、整合,或許適合做品牌;如果喜歡技術、工藝、效率,也許適合做貼牌。一旦初始目標確定,實際上后面的許多選擇,都可能有意無意地受其影響,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此基礎上的不斷累積。這就是通常所稱的路徑依賴。對于可能引發路徑依賴的決策點,其選擇必須靜心思考,到底自己內心更喜歡做啥。從長期看,基于內心喜歡的選擇,通常最終無論結果成敗,都不太會引發追悔心理。因為,做自己喜歡的事,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回報。更何況,做自己喜歡的事,遇到挑戰更有可能越戰越勇,因而結果自然也就更有可能把事情做成。相反,要是帶有投機心理,純粹出于利益考量,做出違背內心偏好的選擇。如果最終事情做成,倒也皆大歡喜;一旦中途遇到困難,就易萌發退意,如此心態,當然也更容易將事情做砸,而且,萬一結果真不如意,那可能會更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