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目標下的新基建難題怎么解?“綠色+科技”成破局關鍵
近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四部門印發《貫徹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求推動數據中心和5G等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有序推動以數據中心、5G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綠色高質量發展,發揮“一業帶百業”作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數據中心如何從曾經的吃電大戶變身綠色節能小能手,如何解開雙碳目標下的新基建難題?科技賦能下的綠色發展之路或是解題的秘鑰。
數據中心是吃電大戶?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數字化時代,數據中心、5G建設如火如荼,有人把他們比作承載著經濟社會“數據呼吸”與“計算吞吐”的“數據心臟”。但高耗能問題也日益凸顯。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開放數據中心委員會發布的《數據中心白皮書》顯示,數據中心總體耗電量較高。微觀層面,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的耗電量超億千瓦時;宏觀層面,根據2020年初《Science》刊登的文章《重新校準全球數據中心能耗估算》,2018年全球數據中心的耗電規模達到全球總用電量的1%。
“實現碳達峰以后,其他行業的能耗都將降低,但信息技術產業的能耗卻是要上升的。因為未來數據中心的數量還會越來越多,5G基站密度還會越來越大。”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12月,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字碳中和白皮書》指出,數字技術能夠與電力、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碳排放領域深度融合,減少能源與資源消耗,促進傳統產業能源優化、成本優化、風險預知及決策控制,整體上實現節能降本增效提質。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底座,近年來,我國數字新基建的能效已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隨著我國數字化業務呈倍數級增長,新基建的能耗和碳排放量的總體規模仍呈現上升趨勢。
以數據中心為例,預計到2030年我國數據中心用電量達到4000億千瓦時,是2020年的2倍,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3.7%。但數據中心本身具有傳導溢出效應,且日常生產運轉并不產生高污染的廢水廢氣。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移動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鄭杰表示:“數據中心不僅要承擔自身的能耗,也要承擔運行其上的應用類產業運營能耗,因此它本身具有傳導溢出效應,且它的日常生產運轉并不產生高污染的廢水廢氣,因此,與其說是‘高耗能行業’,不如說是‘高載能行業’,加上由于數字新基建的大力發展提升了人們的工作效率,比如減少了出差和出行,用電子化手段去解決傳統的問題,實際整體對全社會來講,是降低了能耗。”
“大家談到新基建的減碳,不能只關注能耗,更應該看重能效。”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陳為教授表示,能效兼顧性能與節能,是度量綠色移動網絡的“標尺”,新基建不僅要算自身的節能降耗賬,還要以更宏觀的視野細算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節能賬和提效賬。以5G為例,每比特能耗大約只有4G的1/10,但可以提供30倍的4G容量。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的報告指出,在歐洲和北美,移動通信技術對社會節能減排的貢獻在2019年達到1∶10,這意味著移動通信每消耗1千瓦時電的同時,降低社會用電達到10千瓦時。GSMA認為,這一數字將在2025年達到1∶20。
要節能更要賦能,更聰明更綠色的數據中心來了
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后,又一大國家級超級工程“東數西算”來了!
隨著科技的發展,算力正成為如電力一樣重要的生產力。在數字時代,算力更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地區,甚至企業指數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
去年,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2021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主論壇上表示,中國移動將深入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部署,使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云計算與大數據”專家組成員、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陳為教授表示,東部經濟發達,產生的數據充足,但土地和能源不足,西部恰好相反,有充足的可再生能源和廣闊的土地,東數西算將推動數據中心合理布局、優化供需、綠色集約和互聯互通,具有多方面意義。
解決以數據中心、5G建設為代表的新基建高耗能問題,成為政府、業界共同發力的方向。
鄔賀銓院士也表示:“要著力降低信息技術產業自身的能耗,包括5G能耗以及數據中心能耗,著重通過科技創新實現自身節能減排。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帶來顯著的減排效益。有研究表明,5G技術單位數據傳輸能耗將有望降至4G的10%至2%,并有助于降低智能手機、物聯網等終端設備的電池消耗。
華為數字能源中國區副總裁、華為數據中心能源軍團中國區CEO胡春池表示:“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核心是數據,而數據的底座是數據中心。數據中心正好處在這兩個戰略的交匯點,就是說數據中心驅動數字化和智能化,同時數據中心也要滿足綠色低碳的要求。”
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黃宇紅指出,相比2019年商用前,目前5G基站功耗已經降低了1/4,未來可以采取“四新+兩化”的措施進一步降低5G基站能耗。
在浙江,浙江移動重點探索網絡能源智慧運營,率先打造業界首個能源智慧大腦,從設備級、環境級、運營級三個維度統籌開展網絡節能實踐,提升能源運營效益,年化節省電費2.2億元,單位流量能耗相比4G下降28%。建成的綠色節能的超級基站中,通過“1替6”“3替8”機柜改造,部署太陽能、智能用電方案等,單個基站每年可節省58%的市電供電量,減少47%的碳排,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從高耗能到高載能,綠色5G共贏未來
綠色發展、節能減排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隨著5G網絡建設規模的不斷增加,5G節能技術的探索必將進一步深入,節能潛力將會被進一步挖掘。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加強數據中心綠色高質量發展,“鼓勵重點行業利用綠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實現節能降耗”。
圖片
當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紛紛出臺低電能利用效率(PUE)標準,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有研究表明,5G技術單位數據傳輸能耗將有望降至4G的10%至2%,并有助于降低智能手機、物聯網等終端設備的電池消耗。
對于5G新型基礎設施如何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中國移動未來研究院院長崔春風表示,要從 “節流”和 “開源”兩個角度來推動。“節流”就是要引入更多的包括器件級、設備級、網絡級及網間級多層次節能降碳技術和措施,爭取實現能耗與業務量同步的“零比特零瓦特”目標。“開源”是指可以更大規模使用綠色新能源。另外,還可以進一步將智慧內生的通信網絡與智能電網深度融合,最大化綠色新能源的使用率。
對此鄭杰表示:
要高效推進數字新基建領域節能降碳工作,一是要加快數字新基建的能耗評價和碳排放標準建設。充分考慮數字經濟時代數字新基建的傳導溢出效應,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數字新基建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碳排放評價體系,加快行業和企業碳排放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完善“雙碳”領域標準體系;
二是要加強針對數字新基建的碳排放制度供給,將數字新基建納入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用能權交易市場,加快出臺并完善綠色金融配套的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
三是進一步優化“雙碳”監管治理體系,推進相關部門碳數據共享、業務互通,加快推進能耗智控建設,實現數智析碳、精準降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