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多氟多的人才之道
在“百年煤城”河南焦作有一家全球隱形冠軍企業多氟多。全球每四塊鋰電池中有一塊就為多氟多六氟磷酸鋰所生產。
從開始攻關,到把日本產品擠出中國市場,最后返銷給日本企業,多氟多董事長李世江用了八年時間。他不僅成功打破了日本的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還使全球六氟磷酸鋰的價格從每噸上百萬元下降到每噸30萬元。
領先的技術研發背后,必定有強大的人才支撐。
目前,多氟多的16位高管全部取得高級工程師、高級經濟師高級職稱。其中,兩人享受國務院津貼,三人享受省級政府津貼,兩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位于四線城市的多氟多,究竟有哪些異于常人的用人之道呢?
用國家級項目拉動國家級人才
申報專利704,其中授權專利423項,17項軟件著作權;修訂100余項國家、行業標準;先后承擔“863”計劃、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強基工程等國家級項目16項,科技成果20余項,擁有一家國家認可實驗室……在多氟多企業展廳,這些數據無一不展現了多氟多的研發實力。
據董事長李世江分享,在創業早期,多氟多正好趕上國家推行1000個高技術產業化項目。通過技術攻堅,多氟多憑借對含氟廢渣的綜合利用項目,一舉被評為“國家示范項目”。由此,奠定了多氟多的創新基因。
“到現在,多氟多每開發一個產品,要么開發的是新產品,要么使用的是新工藝。如果是不完全新的,就覺得對不起國家?!崩钍澜瓕ΜF場企業家說。
零牌董事長私密沙龍總教練祖林對此解讀到,多氟多強大的技術實力,除開源于掌舵人李世江的開天辟地之力,多氟多的人才之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用國家級創新項目拉動國家級人才,在創造世界第一的過程中創造世界級人才。項目出人才,人才促創新。祖林總結到,多氟多有“四多”:項目多、課題多、專利多、主持制修訂的國家標準多。
一個個優質項目,造就了多氟多創新發展、干事創業的大平臺。各層次人才在多氟多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國家級專家,行業領軍人才,省級專家,學術帶頭人,還有一大批科研技術精英。
用數字化賦能人才培養
多氟多的數字化轉型,在制造業企業里也走得相當靠前。它相繼獲得了全國企業現代化管理成果一等獎、全國工業互聯網大賽全國百強、2020年智能標桿項目等榮譽。
多氟多生產運營指揮中心,這可以說是多氟多數字化轉型成果集大成之地。
在生產運營指揮中心,我們可以看到三個畫面,各地工廠的運營情況實時視頻;多氟多的智慧云平臺;智能雙預控系統。
多氟多智慧云平臺最值得一提。它運用了數字孿生技術,即在物理園區之外,建設一個數字化的1:1的虛擬多氟多。操作人員只要點擊鼠標,就能透過建筑和設備,看到核心的技術參數。
據介紹,這個平臺匯集了生產指揮、安全、環保、資產管理、能源優化、系統管理等六大功能。
李世江提出,希望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對生產過程、管理過程做到一眼看全、一眼看穿,一眼看透,一桿子到底。
一眼看穿包括兩個維度:
一是工藝過程,從每一條生產線到每臺設備以及每條管子內物質的流向;
二是裝備爆炸圖,完整詳細理解裝備的拆和裝,看到工藝內部的機理模型。
通過智能化改造,多氟多解決了化工過程“沒得看、看不見、看不清、看不明”的問題。
智能雙預控系統系統是多氟多在深刻理解企業在安全、環保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基礎上開發出來的系統,被作為全國試點進行推廣。目前已經在焦作市西部產業集聚區內的企業進行應用推廣。
李世江提出,多氟多致力于“隱形知識顯性化、顯性知識軟件化”。
多氟多用數字化手段將知識和經驗進行固化和封裝、形成數據模型,并賦能干部和員工。
在《重新定義制造》一書中提到,在機械變得越來越復雜的同時,人們開始重視連接機械的系統這一無形技術。
因此,必須通俗易懂地將系統的功能、結構和性能表現出來。心領神會是行不通的。在復雜的系統設計上,軟件的作用至關重要。
數字化的推進,升級了多氟多人才隊伍的思維,加快了人才培養的速度。
用黨的先鋒模范作用指引人才
作為一名有著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李世江也把作為黨員的當擔,融入了企業發展。在多氟多科技大廈11層,有一個特別的黨建展廳,它不僅占地面積達1700平方米。
最重要的是,它把黨建文化、企業文化以及人才培養緊密地融為一體,把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在黨建展廳有一面榮譽墻,上面是各個崗位上的先鋒模范,上到董事長李世江,下到各個中基層崗位。
多氟多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世軒,曾先后榮獲國家一、二、三等功18次,被評為“河南省勞動模范”;奉獻社會典型任抗戰連續獻血24年,累計獻血17,000毫升,相當于人體換血了4次;技術創新典型閆春生,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能大師工作室負責人。
對此,祖林點評到,員工的回報包括收入部分和非收入部分,非收入部分包括“榮譽分配”,多氟多很好的利用了“榮譽分配”這種隱形回報,來留住人才。
據介紹,多氟多通過實施“把企業生產經營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企業生產經營技術標兵,把黨員生產經營技術標兵培養成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三培養工程,來不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勵人才。
在展廳里,我們也體驗到了多氟多“感恩、求真、向善、唯美”的企業文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目前擁有5000多位員工的多氟多,已有1024名員工加入中華骨髓庫,13名員工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
每年有員工子女考上大學,多氟多都會獎勵2000元~5000元不等的助學金,這既是員工福利,又間接在建設多氟多的后備人才庫。在多氟多的車間、一線、基層都有隨處可見的黨員示范崗,先進的標兵模范。
這些優秀員工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已經成為企業快速發展道路上的中堅力量。
如何與頭部企業搶人才?
第一,在薪酬設計上,要使用保障性年薪+系數工資的結構
企業在做人員年度收入規劃的時候,必須確保13個月的保障年收入,中層14個月、高層15個月。
如果公司效益好,員工的收入再乘以相應的放大系數。保障年收入加上系數工資,構成員工的總收入。如果企業經營不好,員工的保障年收入不受任何影響,關聯承擔的是利潤分享部分。在員工整體收入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就更容易穩住人。人才不會為了一年的波動選擇跳槽。
即使員工跳槽也不要覺得可惜。說明這樣的人是為了一年的錢而工作,不是從長遠的事業角度出發。管理者必須要消化這種短暫的波動。
第二,企業要做好發展增量結構的設計
如何在波動中,保證人才不會有大的流失?這實際和企業的發展增量結構設計有關系。
比如說,企業要從5億做到10億。那么實現10億的增長點在哪里?每個增長模塊配備的人才是什么?人才是為了哪一個部分的增長而來?
如果按照這個結構來設計,企業受到影響的部分就不是全部,而是增量模塊。
第三,邀請人才來“打江山”
在邀請高端人才加盟時,一定要用“打江山”的概念。
所以,在和中高端人才對話時,最好要談三到五年規劃。談邀請他來創造哪些新的增量?一起把公司做成什么樣子?這時候人才的心理定位,就不是一年的收入,而是5年左右的發展。
真正的高端人才,更看重個人價值的實現。
第四,不要和同行搶人才,要引入跨界人才
和頭部企業搶人才,實際上默認是在和同行搶人才。“現在,我不主張大家和同行去搶人才,同行誰做得好就去挖誰,你為什么不到客戶行業去挖呢?”祖林說,“我們要學會引入跨界人才。”
第五,規?;瞬乓M
企業發展到一定體量時,每年要規?;膹拇髮T盒RM人才,進行批量化培養。
第六,設立雙總部
董事長李世江分享到,有一次他去上海尋覓人才,當時遇到一個問題是,焦作地處四線城市,即使把人才挖過來,也留不住。一位朋友給了他很大啟發:“你不能就焦作談焦作,比如在上海搞一個辦事處或者運營中心,就解決了?!?/span>
李世江問:“區別到底有多大?”朋友回答:“如果在焦作招人,你要教這些人該怎么辦;如果在上海招人,是這些人才教你怎么辦?!?/span>
這番話給李世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同時他也意識到“必須到人才集中的地方去組建團隊。”
總教練祖林恰好正在研究“第二總部”這一現象:阿里的第二總部在北京,平安保險的第二總部在上海,恒大地產的第二總部在深圳。
祖林認為,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中國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在國內建設第二個總部。這是一家公司由大到強的轉折點。同時,全球人才運營也必須要建立雙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