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用友YonBIP制造云創新方案與場景】什么是智能制造的共同語言
企業要建設智能工廠,會面對不同的廠商,但如果有的廠商按照德國工業4.0的標準,有的用Gartner的標準,有的是企業自己的標準,每個廠商講的語言不一樣,企業怎么辦?如何選型?
這種場景,在企業數字化轉型中是一個常態。在用友網絡智能制造事業部副總經理、制造行業高級專家葉秀林看來,當下階段,這個合適的共同的語言,或共同遵循的準繩,就是《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是什么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2018年版)》提出的智能制造系統架構,包括了三個維度,一是生命周期的維度,包括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服務。二是系統層級的維度,從底層的設備到上面的車間,再到企業以及企業之間的協同。三是智能特征的維度,就是萬物互聯IoT等,以及工業大腦、大數據都可以融合到智能特征。
該指南同時提出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結構,包括A基礎共性,B關鍵技術,C行業應用三個層面,主要反映標準體系各部分的組成關系,與智能制造系統架構具有映射關系。
可以看到,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是一個完整的標準體系,它為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提供了共同的準繩。不僅三個維度的劃分很準確,而且非常明確,容易落地。任何一個企業發展智能制造,或想知道自己處于什么水平,可以從這三個維度開始。
智能制造,是落實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對重塑我國制造業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制造、標準先行”,標準化工作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技術基礎。
不久前發布的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要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開展智能制造標準引領行動,這包括修訂《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建設細分領域行業應用標準體系,以及加大基礎共性和關鍵技術標準制研制力度,推進標準推廣應用等。經過 “十三五”的打基礎,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將走向落地。
用友如何踐行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
也許很多人會提出,兩化融合、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目前是有聯系也有區別,總體來說是融合關系比較多的三個體系,與此同時,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也有相應的標準或指南。企業如何遵循?
葉秀林認為,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相對來說更聚焦、明確。當然,最主要的是,企業需要根據自身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而作為國內知名數字化服務商之一,用友又是如何踐行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呢?
據悉,用友參考工信部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2018年版)》,作為指導智能制造咨詢和實施的理論基礎,幫助每個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產學研協調創新,實現企業的技術改造、智能升級。
用友根據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來評估客戶的現狀及需求,確定已有的和缺失的要素,據此提供解決方案。在方案層面,推出了面向生產制造的計劃、調度、人員、設備、物料、工藝、質量、能源、安全、環保等領域的解決方案,涉及從設計到服務的生命周期各環節;提供工廠建模、生產調度、車間作業、品質管理、安環管理、能源管理、工業智能等應用服務,以及成熟穩定的AIoT物聯服務,涉及從設備到協同的系統各層級。由此可實現制造數據的實時采集,制造信息的集成融合,制造業務的貫通與閉環,制造管控的智能決策。
在實際落地中,用友首先按照該體系對接企業;其次,用友智能制造各產品組遵循該標準設計產品功能;第三,用友在與客戶溝通的時候,也給客戶宣貫智能制造標準體系。以前是平面鋪開的形式。現在,則是按照生命周期、系統層級、智能特征三個維度來展開。 “這是企業客戶真正需要的維度。”
新朋聯眾:基于標準體系實現智能制造的價值衡量
2014年,新朋聯眾與用友開展合作,陸續建設了ERP、財務總賬、E-HR、MES以及PLM等。對于新時期的數字化轉型,新朋聯眾目標明確,就是實現產業鏈協同互聯、萬物物聯,從而實現智能制造。
在合作中,新朋聯眾通過用友基于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實現了智能物流、智慧物聯、產業鏈協同、移動管理和實時追溯。更主要的是,其最終價值可以通過該標準來衡量。具體如下:
智能物流:位于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生命周期維度的物流環節、系統層級的企業環節,智能特征維度的融合共享等。用友通過OPCS接口、供應商協同、條碼技術、AGV集成、ERP集成等應用,使新朋聯眾實現了從主機廠接單、到計劃下達、供應商接單、供應商發貨、現場收貨、散件入庫、散件消耗、總成入庫以及總成發貨的全流程應用,日均打印條碼超3萬張,提升物流效率與運轉質量。
智慧物聯:位于智能特征維度的資源要素、互聯互通,以及系統層級的設備、單元、車間等環節。新朋聯眾的工廠內有1條沖壓線,4條開卷線,以及361個焊接機器人島,31臺AGV運料小車。通過對新朋聯眾工廠內的所有設備進行網絡重構與升級,實時采集每臺設備的工作信息,并與訂單、工藝相關聯,做工業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實現現場產線實時監控、實時報警。
產業鏈協同:位于系統層級的協同環節,生命周期的銷售、服務等環節。通過OPCS接口、供應商協同系統、勞務工系統,新朋聯眾與大眾整車廠、99家供應商、15家勞務公司,以及日均1041名勞務人員、200余輛車輛實現了在線協同。相對于原來郵件加電話的方式,訂單的準確性、采購效率、財務核算效率均有大幅提升。
移動管理:位于系統層級的企業、車間、協同等環節,生命周期的生產等環節。系統全面接軌移動應用,管理人員通過 “新朋聯眾APP”,隨時隨地查看OEE、CMK、VBZ、生產異常、實時物流、實時產線、實時質量等信息,同時還能通過移動應用與關鍵崗位、供應商等進行溝通協作,提升了管理精準性。
實時追溯:位于生命周期維度的服務等環節。通過唯一標識產品與生產資源、實時采集生產大數據,能夠進行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追溯,隨時隨地能夠查詢到產品是何人何時在哪臺設備上使用了哪個批次的散件完成的加工,加工時的工藝參數如何。所有數據保存在云端,提供長達十多年的源數據追溯。
前面提到,智能制造系統架構通過三個維度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全貌,而標準體系結構則從A基礎共性、B關鍵技術、C行業應用三個層面,既體現了標準體系各部分的組成關系,同時還與智能制造系統架構具有映射關系。從新朋聯眾的案例可以看出,標準體系為企業從整體上把握智能制造的階段或范圍,以及衡量應用的深度和水平提供了方法論。
政府引導,推廣和促進標準落地呼之欲出
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推出已有數年。葉秀林認為,智能制造發展將隨著 “十四五”而進入一個新階段。智能制造,標準先行,用友建議, 《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需要有一個推廣機制,政府需要起到引導作用,以促進標準的落地,從而推進智能制造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