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發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近日,省政府印發了《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為統領,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把創新驅動放在轉型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發展和安全,努力實現高質量高速度發展,不斷在“六新”上取得突破,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奮力爭先,確保實現轉型出雛型,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中開好局、起好步。
《綱要》明確提出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要求,山西省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經過十五年的努力,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萬美元,經濟總量達到全國中游水平,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一流創新生態構建形成,科技實力大幅躍升,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研發制造基地; 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治晉興晉強晉體系更加牢固完善,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的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全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全面建成文化強省; “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持續深化,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民生事業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民群眾現代化的高品質生活基本實現;
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進一步提升,黃河和京津冀生態屏障建成,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全面形成,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美麗山西全方位呈現;
資源型經濟轉型任務全面完成,為能源革命和解決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難題貢獻出“山西方案”、打造出“山西樣板”,在國家發展大格局中的戰略地位顯著提高。
山西省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聚力實現轉型出雛型的重要階段性戰略目標,為“十五五”基本實現轉型、“十六五”全面完成轉型奠定堅實基礎,確保到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與全國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笆奈濉睍r期,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一流創新生態基本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六新”發展實現突破,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數量倍增,基本構建起創新活力充分涌流、創業潛力有效激發、創造動力競相迸發的一流創新生態。
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基本形成。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其中,信創、大數據、半導體等3—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新的支柱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萬戶,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力爭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綠色能源供應體系基本形成。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取得明顯成效,煤炭綠色智能安全開采和高效清潔深度利用居于全國領先水平,能源優勢特別是電價優勢進一步轉化為比較優勢、競爭優勢。
支撐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深化,制度創新和制度集成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明顯增強,制約發展的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得到破解,治晉興晉強晉能力水平顯著提升。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主體功能區制度逐步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態價值測算評估體系、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
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基本形成。“放管服效”改革持續深化,行政審批服務效率在全國居前,人才機制活力和政策吸引力大幅提升,“六最”營商環境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對外開放新高地基本形成。對外開放平臺體系基本建立,現代基礎設施更加完善,自貿區獲批建設并取得重要成果,制度型開放能級顯著增強,融入新發展格局取得明顯效果,全省開放型經濟規模和質量明顯提升。
城鄉融合發展形態基本形成。“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太原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區域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顯著提升,市域中心城市功能品質全面提升,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明顯增強。
更加健全完善的民生保障體系基本形成。“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取得重大成果,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社保等民生事業持續進步,全方位立體化公共安全網基本形成,人的全面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