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科學決策的高手,看看這幾招
美國蘭德公司決策執行顧問馬利奧曾說:“世界上每1000家倒閉的企業當中,85%是因為企業決策者的決策不慎造成?!蹦敲矗鄬茖W的決策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走出結果導向的誤區
在成王敗寇的思維里,人們習慣于以結果為導向,很多管理者的口頭禪是,“我只要結果,不問過程?!边@勢必會打擊部分有能力者的積極性,淹沒他們的才能,甚至造成人才流失。譬如在企業中,分配在不景氣市場中的業務員,即使很努力也難以獲得優秀的業績,老板便認為他的能力有問題,而在相對繁榮市場中的業務員業績好,便認為這個業務員的能力強。事實上,如果把兩人調換一下,業績差的業務員未必不能超過那個業績好的。基于這種以結果來判斷個人能力的思維,很多人就會先到知名企業“鍍金”,再跳槽到普通企業以獲得高薪,可能這類人的實際能力未必那么卓越。
一些“讀書無用論”者,看到100個博士中有一個沒成功便說讀博士沒用;100個不讀書的人中有一個是成功的,就說不讀書也照樣能成功。他片面地看待結果而忽略了概率的存在。凡事并不是非黑即白,還有灰色地帶中的不可控因素,因此要結合概率來決策。假設你面對一個選擇題,選a的成功率是65%,選b只有35%,科學的決策讓你選a,可最后發現正確結果是b,這只能說明是低概率事件發生了而已,并不能說明你的決策系統是有問題的。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應當承認正確的決策不一定贏,但也不能因為輸了就完全否定正確的決策。只有走出結果導向,結合概率決策才是科學的。
正確理解策略與運氣
一件事情的發生往往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我們在決策時需要區分什么叫運氣不好和決策錯誤,要堅持決策的科學合理性。貝葉斯定理說過,科學決策的第一步是把你對事物的判斷“ 概率化”。你不能說“ 我覺得要下雨了”,你得說“ 我認為下雨的可能性是65%” 才行,這就是普通人與策略高手的區別。
正因為摻雜著運氣的未來具有不確定性,即使決策正確也不意味著低概率的事情一定不會發生。因此,在面對有著不確定性的未來做決策時,有一個辦法來提高成功的概率,那就是——對賭。以“在有冰的路上開車”為例來說明對賭的原理。
冬天,某人開車路過十字路口的時候,因路上有冰導致車失控而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這件事存在運氣成分。但如果這個人在出門前跟別人對賭“我路上不會發生交通事故”,他可能就會事先思考,路上有冰的情況下車要開慢一些,也不能猛踩剎車;大路估計已經撒上鹽了,走大路會好點;更換一輛適合這種路況的車應該更安全。如此一來,出事故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能夠避免這次交通事故。
每個人往往都相信自己的判斷或輕信聽來的信息,而當和別人打賭時,他就會謹慎地審視這些信息,比如:
從哪獲得的信息?
信息來源是否可信?
信息何時更新的?
信息的質量如何?
可能忽視哪些信息?
有類似的事件最終被證明是假的嗎?
對挑戰我的人了解嗎?
他為何認為我的觀點是錯的?
他在相關領域的專業性怎樣?
哪些信息是他知道而我不知道的?……
這樣認真考察后,就會對自己的想法或認知進行全面詳實地判斷,便也更容易做出客觀準確的決策。
避免動機性推理
人們容易被動機性推理,也就是先入為主的觀點所影響。一旦某種想法根深蒂固,他就會收集和加工能支撐這種想法的依據,并忽視其他有價值的信息。
在企業管理中這種現象比比皆是。那些業績一直徘徊不定的部門,背后往往都有一個過于自信的管理者。他們堅信自己的思路正確,從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問題,即使招聘來一個職業經理,也要求他按自己的思路去執行。他會想,“以自己的資源、資歷和影響力,都沒能做出優秀的業績,靠一個連內部情況都不熟悉,甚至授權都不充分的新人來執行自己的思路,怎么可能創造出優良的業績?”
因此當失敗時,只有先否定自我,審視自我,學會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找出問題真正的癥結,實現個人和組織質的飛躍。
學會復盤和換位思考
職業撲克賽手菲爾·艾維被公認是現役撲克玩家中的世界第一,贏過超過千萬美元的獎金。他在每次比賽完后都要找人和自己復盤,不遺漏任何細節,尋找需要改進的地方,檢驗自己之前判斷的準確性,正因如此,才成就了撲克賽手菲爾·艾維無人撼動的世界第一。
在企業管理中,同樣需要復盤提高決策的質量水平。譬如企業的周月總結,并不僅僅是數字間的對比,而是要深入挖掘這些總結,復盤重要項目和環節,從中找出問題,使下一輪的計劃制定的更加科學合理,而不是敷衍了事地面對結果。
在復盤的過程中,要充分地利用對賭思維,積極換位思考。如果其他部門的業績好,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思考,換成自己會如何做?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如果自己部門的業績優異,就設想如果換成對方,是不是也能獲得這種業績或者更好?做了哪些有效策略?還存在哪些不足?經過反復復盤,業績就能夠實現突飛猛進。
引進團隊決策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在發現人類思維的局限性之后提出:有效決策必然建立在“各種意見”的基礎上,從多種不同且相互沖突的見解中產生。沒有人能完全克服自己處理信息時的固有偏見,完全換位思考。因此為了提高決策水平和質量,盡可能地克服自利性偏差,驗證每一步決策的合理性,最好的做法是組建一個小組,讓別人來校正自己的失誤,發現自己忽視的問題。
在企業中很多管理者聽不得不同意見,一旦有反對的聲音,往往狹隘地認定為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威,從而使組織停滯不前。那些老板“一言堂”的企業,鮮活久矣。
進行責任對賭
小組一般分兩類,一類是協同小組,一類是對立小組。
協同小組中,要做到信息的充分共享,確保每人決策時所依據的事實一致。其次,組員剖析自己時要坦誠,評論別人時要客觀,小組還要鼓勵批評與爭論。對立小組則是站在自身的對立面上,把己方設想成“假想敵”,然后模擬競爭對手的思路,來找出自身的弱點和不足。
華為采用的就是后者。他們很早就實施了“紅藍軍策略”,模擬競爭對手的視角來找出自身戰略的不足。
如今,企業的年度規劃逐漸進入了尾聲,年度計劃最終結果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核心骨干的決心和付出。如果像往常一樣把年度目標制定完后不管不問,對各級管理人員的觸動并不大,更構不成讓企業上下全力以赴的動力。而在戰略制定完成,各部門的目標也明確后,再采取對賭的策略,簽訂目標責任書,當事人就不得不認真對待,從而提高目標實現的可能性。
具體做法是,在不影響原有考核的基礎下,公司與部門對挑戰性目標進行對賭,在部門之間也可自行捉對PK,甚至個人之間也可以對賭。在簽訂對賭協議時最好具有儀式感,參與者都要鄭重對待。在公司與個人的對賭金額設置上,盡量采取幾比一的方式,讓員工獲利更大;在部門之間的對賭上,失敗者如果到達理想的業績指標,對賭的費用最好由公司承擔。這就能使大家有放手一搏的勇氣。
同時,所有的對賭內容和階段性結果都要進行公示。在眾人的監督和群體壓力下,當事人就變成了為榮譽而戰,這種動力會讓參與者勁頭十足,從而也能讓上一級管理者解放出來,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預想未來成敗
在“變”和“不確定”成為常態的當下,如何做出正確的決策需要智慧。平庸者靠運氣,高手靠專業,決定二者格局高下的,其實是思維。
一項重大的決策往往能夠決定一個組織或者個人的命運。對企業來說,如重大的商務談判、PE對賭,甚至業務重組、兼并分離等;對個人來說,如創業、跳槽,甚至婚姻選擇等,在決策時一著不慎就有可能滿盤皆輸,該怎么應對?
最好的做法就是采用“預想未來成敗法”,這能一定程度地減少決策的失誤。
具體的做法是,先正向的思考,假設能夠成功,使自己成功的因素會有哪些?這些因素是如何發揮協同作用的?在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和條件限制?然后再反方向思考,假設未來失敗了,導致失敗的問題會有哪些?這些問題會出現在哪些環節?會有哪些障礙?經過這種“正反”考慮后,思路就會比較清晰,也就能預先找出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