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之達產達效篇:唯新唯實,全力助推達產達效
2020年12月9日,經市委常委會研究通過,運城市項目建設綜合考核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主流媒體上發布公示,擬對81名干部予以記功獎勵。
這些被記功表彰的干部既有縣委書記、縣長,也有局長、科員,他們唯一的相同點,就是在2020年一、二季度項目建設中表現突出、貢獻重大。這次獎勵,屬于我市推進項目建設“五個一”工作機制(一季一簽約、一季一開工、一季一觀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報)多個配套、支撐措施中的一個。
去年以來,我市圍繞市委“五抓一優一促”經濟工作主抓手,積極創新服務舉措,頻出硬招實招新招,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助推企業達產達效,取得了亮眼的效果。
抓落實,創新“五個一”機制
2020年5月9日、7月24日、10月27日,這3個日子,全市13個縣(市、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領導印象可能都非常深刻。
這3天,是市委、市政府分別召開全市一、二、三3個季度項目建設綜合考核工作會議的日子。在這樣重大的會議上,各縣(市、區)的座次排名完全按照項目建設綜合考核成績來定。排名前兩位的縣(市、區)主要領導上臺作典型發言,排名后兩位的不僅縣(市、區)委書記要作表態發言,政府主要領導還要在電視上公開表態如何改進工作、迎頭趕上。
過去一年,在運城,項目建設做不好,嚴重的后果還有很多——考核結果將作為對各縣(市、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排名后兩位的縣市人事調整將在一定期限內凍結……
可以說,“五個一”項目建設新機制,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落實,就是最終實現項目的達產達效。一年來,全市組織舉辦了5個批次的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總投資869.4億元的567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目前,全市開復工項目1730個,開復工率99.9%。其中,已復工項目449個,復工率為100%;已開工新建項目1281個,開工率99.8%。
緊跟著“一季一開工”的,是“一季一觀摩”。市委書記丁小強和市長儲祥好分別帶領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和各縣(市、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黨政領導,對全市3個季度項目建設情況進行集中拉練觀摩。
最后,就是“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報”了。根據《運城市2020年項目建設綜合考核辦法(試行)》,對各縣(市、區)、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綜合考核,然后在綜合考核工作會議上宣布結果。
省委“項目為王”要求在運城成功落地,背后是系統的制度保障和推進。
根據市委、市政府要求,市發改委會同相關單位,在前期研究、起草、完善、印發《運城市關于狠抓產業項目建設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意見》和《運城市落實項目為王“五個一”推進機制》基礎上,進一步研究起草了《運城市2020年項目建設綜合考核辦法(試行)》《運城市記功獎勵暫行辦法》等多個配套制度,以保障“項目為王”要求的有效落實。
以《考核辦法》為例,根據不同縣市的經濟發展基礎,分成一、二、三類,以不同的標準按照簽約項目、在建項目、竣工投產項目、入規項目、優化環境5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核。這種專項考核,相比于每年年底的目標責任制考核,更加及時也更加詳細精準。比如,考核指標包括簽約額,開工項目個數、產業項目個數占比、項目開工率、年度累計完成投資額、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竣工投產工業項目個數、單個項目投資規模、投資總額,當年工業投資增幅,入規項目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企業個數,等等。
抓重點,集中最優勢資源
過去一年,很多縣市項目建設主管部門,辦公室墻壁上都掛著全縣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圖。“掛圖作戰”“責任到人”,成為全市項目建設的“標配”。哪個項目進行到哪一步,卡在哪個環節,需要哪些部門協調,是哪個部門哪個人的責任,一目了然。
項目為王,重點項目更是王中之王。
為了更好地推進重點項目開工,發改部門積極聯動各相關部門,通過持續開展前期手續集中辦理、“進工地、到一線、解難題”等專題活動,明確項目清單、服務對象,確定工作目標,建立工作臺賬,突出問題導向,著力推進解決重點項目建設用地、融資、環保等要素制約,突破痛點堵點,強化全要素供給,努力為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投產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專題活動期間,全市共梳理需辦理前期手續項目712個、各類事項2853個,辦結事項1546項,辦結率達54.2%,224個項目手續已辦理完成。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全市各級各部門現場服務項目1066個,服務5349人次,發現問題961個,已解決問題895個,解決率達93.1%。
在市級重大項目建設上,我市全力推進“1311”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即以創建黃河流域(運城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牽引,聚焦先進制造業和新材料、現代農業、文化旅游三大優勢產業,抓好100個產業轉型升級項目、100個社會民生和基礎設施項目,促進全市產業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
圍繞加快推進“1311”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我市落實“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直至達效”的工作機制,實行市級領導“一聯五”工作責任制,每位市級領導包聯一個重點企業、一個民生(基礎設施)續建項目、一個民生(基礎設施)新建項目、一個產業續建項目、一個產業新建項目,以壓實項目責任,加強分類指導,協調解決問題,確保包聯企業健康發展,包聯項目有序推進。
對于省級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我市還建立了工作臺賬,每月對省重點工程項目進展情況進行更新,每月召開省重點工程項目推進會,每月研究解決省重點工程項目存在問題。目前,我市有42項省級重點工程項目,全省占比12.6%,項目數量全省排名第二,僅次于太原市。
抓保障,建立體系性支撐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作為市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市在工業項目上著力甚多,效果明顯。
2020年1月至10月,全市工業投資累計完成209.4億元,同比增長18.2%,超過市下達目標任務11.2個百分點;工業技改完成投資90億元,同比增長23.3%。全市工業竣工投產的項目達162個,累計完成投資95億元,全部達產達效后預計年可新增銷售收入83.6億元,利稅8.3億元。
工業項目的亮眼成績,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科學謀劃和扎實推進。
我市建立工業轉型項目儲備庫、建設庫、謀劃庫、達產達效庫,篩選了281個投資5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重點推進,這些項目總投資886億元,全部投產達效后,預計可新增銷售收入1349億元,新增利稅160億元。
每個季度,我市都要召開經濟運行分析會,重點關注企業運行情況,把控企業運行趨勢,根據企業面臨的不同問題分類施策、及時解決。比如,為了推動轄內企業產業合作,我市組織開展了產需對接會,為20余戶鋼鐵、陶瓷、水泥等建材企業與全市294家工地和項目單位牽線搭橋,達成協議金額10.9億元。
如今,創新已是發展第一動力。高質量的達產達效,同樣離不開技術創新的保障與推動。
作為技術創新全覆蓋省級試點,我市全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一是以市政府名義印發了《運城市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全覆蓋行動計劃》,開展企業技術創新全覆蓋活動。截止到2020年9月底,除34家企業停產外,全市正常生產運行的510家規上企業全部實現研發活動全覆蓋。二是深入實施智能制造行動計劃,遴選運城制版、聞喜牧原、陽煤千軍、天海泵業等10家企業參加智能制造診斷服務。推薦陽煤千軍、聞喜牧原、中條山機電、山西豪鋼、中鋁山西新材料5家企業申報2020年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三是組織擬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的企業,參加省工信廳舉辦的視頻培訓會議;啟動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印發《關于開展2020年度市級企業技術中心認定工作的通知》,認定了康力建材、紅山機械、大運機車等2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
政策傾斜扶持,制度跟進保障,我市一系列“組合拳”,有效加快了重點項目的投產達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為市域經濟發展增添后勁。(記者 陳永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