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堅持“改革為要” 激發轉型活力
今年以來,洪洞縣聚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完善招商引資簽約項目推進措施。圖為洪洞經濟開發區與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現場。李敏 攝
4月15日,召開靚城提質“三大行動”動員部署會議;
5月6日,召開縣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進一步推動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5月13日,召開招商引資動員大會;
7月1日,啟動“優秀人才下基層、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
7月29日,臨汾市清潔取暖和散煤治理工作推進會在洪洞召開;
9月10日至11日,臨汾市實施“六個十”工程,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職業技能大賽之家政服務業、旅游服務業技能大賽在洪洞縣舉行;
10月16日,召開安全風險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匯報會暨縣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11月1日,“飛虹塔杯”山西省第二屆金牌導游大賽總決賽在洪洞正式啟幕;
11月28日,洪洞縣政務服務大廳推行“5+1”服務新模式,為群眾提供周六不打烊延時服務;
…………
一年來,洪洞縣堅持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委、市委改革部署,緊緊圍繞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緊扣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秉持“改革為要”理念,以“抓好黨建、守好底線、樹好形象、謀好發展、惠好民生”為目標,統籌“五位一體”和黨的建設各領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了全面鋪開、點上突破、蹄疾步穩、統籌推進的良好局面,激發了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轉型發展新活力。
改革共識不斷凝聚。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之年,是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關鍵之年。面對今年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各類問題和矛盾凸顯的形勢。該縣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重要會議精神,結合縣情實際,深入調查研究,堅持用改革的思維、改革的方法和改革的理念推進重點項目、重要工作,用改革的方法破解面臨的問題,推動各項重要改革任務向縱深發展、向深處發力。
改革領域不斷拓展。嚴格按照中央、省委提出的重要改革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察的抓改革“四個親自”要求、“三個三”的要求,及時跟進中央、省委、市委部署的重要改革事項,積極承接好中央、省、市的改革試點工作。對全面推廣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國資國企、用能模式改革(清潔取暖改造)、鞏固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任務,在吃透政策的前提下,認真研究路徑和方法,堅定不移搶抓先機,依法合規加快推進。同時,強化了公共衛生法治保障,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深化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改革,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了全縣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責任落實不斷壓實。縣委深改委充分發揮了“牽頭抓總”的“指揮部”作用;分管縣級領導認真發揮好主體作用,把改革的推進機制與分管工作相結合,對分管領域改革事項,多次召開協調會,專題研究,積極推進;縣委深改辦積極當好改革“參謀部”,充分發揮了統籌、協調、督促、檢查、推動作用。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不斷強化責任擔當,切實履行主體責任,“一把手”親自抓、帶頭干,認真對照各自負責和配合的改革任務,加快推進新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務。同時,堅持以項目化的方式和路徑推進改革,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健全法治和社會治理體系、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美麗洪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八大領域47項改革任務,確定了副縣級領導責任人、牽頭單位和配合單位,進一步壓緊壓實了各項改革任務落地。
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強化機制驅動。出臺了深改工作六項機制,不斷提高改革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建立完善了全過程、高效率、可核實的改革落實機制,確保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項改革部署落地生根。強化掛圖作戰。推動各級各部門持續強化“清單制+責任制”管理,圍繞“規定動作”“銷賬任務”“試點任務”,科學分解任務、落實責任、掛圖作戰。強化督查考核。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督辦制度,健全完善了臺賬管理制度和督查考核機制,采取“四不兩直”“雙隨機”等方式,突出重點督察、精準考評,以督促改、以考帶效,確保改革任務相互協調、改革進程前后銜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做好重大改革部署落實、重點改革任務推進、重要改革機制運行的督察督辦,對完成標準不高,進度不快的單位進行督辦,確保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李安安 洛宇峰 郭慧)
洪洞
“四輪驅動”鞏固提升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
11月1日,“飛虹塔杯”山西省第二屆金牌導游大賽在洪洞舉辦。
今年以來,洪洞縣將“深化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提升文旅融合創新示范模式”作為重大改革試點任務,著眼高位對標,著力短板提升,在做示范上搶先機,在樹品牌上下功夫,在建標桿上做文章,形成了頂層推動、創新驅動、要素聯動、項目帶動的“四輪驅動”模式,充分發揮了重點改革項目的先導性、示范性、引領性效應,助力全縣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鞏固提升邁上新臺階。
強化頂層推動,鞏固拓展謀新篇,明確深化提升新方向
該縣堅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論述,在發展理念、頂層設計、目標定位上謀新篇、布新局,全面推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狠抓理念更新。市委副書記、洪洞縣委書記黃巍親自主抓、親自部署、親自謀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有關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重點學習省委書記樓陽生全省旅發大會和“游山西讀歷史”重要講話,帶隊深入先進地區和全縣各景區景點、文化場所、文保單位考察調研,組織召開全域旅游延伸提質座談會。狠抓規劃完善。結合全縣國土空間、汾河流域生態景觀、棚戶區改造、陸港型國家級物流園區、鄉村振興和“十四五”等規劃,多次深入調研,召開座談會、匯報會,充實完善了“一核四帶六片區”規劃。狠抓發展定位。縣委十四屆十次全會提出了打造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標定位,明確了深化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鞏固提升的奮斗方向、戰略目標、重大任務和具體路徑。
強化創新驅動,融合業態蹚新路,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
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持續深化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文旅融合。與山西師大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深入挖掘師曠歷史文化資源;縣文化館和廣勝寺鎮綜合文化站入選國家和省級文旅融合試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成為“游山西·讀歷史”尋根覓祖文化游路線起點。創新體旅融合。打造霍山滑翔基地(飛行營地)旅游+體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推進農旅融合。3個鄉村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1處景觀被評為“山西省鄉村旅游農事景觀”,4個鄉村入選全省3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樹起了鄉村旅游新標桿。
強化要素聯動,“六字要訣”求新效,激活產業發展新動力
將“安順誠特需愉”六字要訣融入“游山西·讀歷史”活動全過程,著力推動“吃住行游購娛”全要素質量提升,圍繞“吃”,狠抓直播推介,打響“舌尖上的老家味道”品牌;圍繞“住”,狠抓質量提升,推動全縣酒店餐飲服務品質提升;圍繞“行”,狠抓基建提升,實施“靚城提質”行動和“旅游廁所革命”;圍繞“游”,狠抓景區提質,大槐樹景區國家級旅游服務標準化示范項目通過終期評估,廣勝寺景區開發一期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圍繞“購”,狠抓營銷推介,完善全縣旅游獎勵政策,在全省率先推出A級景區對全國醫護人員全年實行免門票優惠政策。圍繞“娛”,狠抓夜間經濟,大槐樹、廣勝寺景區推出夜間演藝活動,延伸了產業鏈條。
強化項目帶動,招商引資出新招,拓展全域融合新空間
聚焦文旅融合主攻方向,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改革招商模式,創新引資辦法,編制了《文化旅游招商項目手冊》,全縣各支招商小分隊實質對接了東灣紅色教育基地和興唐寺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深度洽談了《又見大槐樹》實景演藝、華人老家文化公園+康養項目、姓氏文化祠堂、網易傳媒科創園、盛德廊橋全域旅游綜合體、華艦“航空營地”、空心村旅游開發項目,謀劃啟動了大槐樹景區二期續建項目,簽約建設了智慧旅游平臺,努力打造全省縣級全域智慧旅游建設標桿。
今年11月,該縣榮登《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報告》發布的“全國旅游百強縣名單”,全縣旅游資源富集度、旅游經濟活躍度、旅游設施便捷度、生態環境優勢度、政府推動實效度、旅游品牌美譽度得到了權威機構認可。(李安安 馬飛虎 陳鑫)
洪洞:“雙五”發力蹚出“三零”單位創建新路
洪洞縣公安局“三零”單位創建110大會戰啟動儀式。
今年以來,洪洞縣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市委“三零”單位創建重大決策部署,聚焦縣域社會綜合治理,創新實施“五突出五增強”工作法,努力蹚出了一條基層治理模式新路。截至10月底,全縣8089個創建主體,達標主體7947個,達標率98.2%。
突出黨建引領,增強內核引力。領導帶頭抓創建。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勇于擔當、靠前指揮,定期研究“三零”單位創建。特別是市委副書記、洪洞縣委書記黃巍帶頭履行創建責任,聽取匯報必問“三零”創建,安排工作必講“三零”創建,帶動全縣形成了縣委抓統攬、領導組抓協調、專項組抓牽頭、鄉鎮和職能部門抓監管、創建主體抓落實的“五抓”工作格局。選派干部促創建。選派86名機關干部到52個軟弱渙散村、信訪矛盾突出村任職,轉化了一批長期軟弱渙散的基層班子。整頓軟弱強創建。針對軟弱渙散黨組織,實行1名縣級領導聯村、1名鄉鎮領導包村、1名“第一書記”駐村、1個縣直單位結對的“4個1”包聯措施,實施一村一策,補齊農村“三零”單位創建短板。
突出協同作戰,增強整體合力。嚴查矛盾糾紛。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集中行動,嚴格實行領導接訪包案制、重點信訪陪訪、重大案件會商、掛圖作戰等機制,狠抓控新治舊,做到了防范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嚴治安全隱患。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持續開展安全隱患大起底、大整改專項行動和城鄉建筑領域安全風險大排查大整治,對風險隱患按照“四個不放過”的要求逐項銷號處理。嚴控治安風險。全面打響“三零”單位創建110大會戰,開展“萬名民警進萬家”活動。完善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雪亮工程”建設取得重大成果。依托實名制警務室,推動警力下沉,調處各類矛盾258起。深入推進“楓橋式派出所”建設,建立“四員五老”工作機制,做到排查走在調解前、調解走在激化前。
突出三治融合,增強治理能力。不斷夯實自治基礎。突出人民群眾主體地位,認真落實“四議兩公開”等制度,構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推行“一約四會”制度,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成立了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紅白理事會。不斷強化法治保障。依托槐鄉大講堂及洪洞華夏司法博物館、紅軍八路軍革命紀念館等國家、省級法治示范教育基地,組織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直接受眾6.5萬人;扎實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司法民事調解進基層進社區等活動。不斷弘揚德治教化。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深入開展精神文明“五大創建”,廣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引導群眾與人為善、崇德向善。
突出典型選樹,增強源頭活力。選樹了20多個基層典型,使大家學有榜樣、干有標準。比如,辛村鄉探索出黨建引領為核心、堅持五個結合、落實五項舉措的“155”工作法;興唐寺鄉摸索出兩個覆蓋、三個結合、三個清零、四個到位的“2334”工作法;南段村總結出抓黨建推動組織建設、抓項目拉動產業發展、抓規范帶動治理效能的“三抓三動”工作法;常二社區總結出建強組織促發展、建立臺賬促落實、建章立制促穩定的“三建三促”工作法;山焦集團開展了安全提質達標大升級活動;大槐樹派出所推行了重點人員動態管控、重點物品精準查控、重點場所智慧防控的“三重三控”工作法。
突出機制保障,增強持久效力。加強制度完善和機制創新,實行“通報+提醒+約談+問責”工作制度。定期通報傳壓力。每月通報成員單位和創建主體組織推動情況、排查化解風險隱患情況、創建主體達標情況。提醒預警點問題。建立預測預警機制,依托綜治信息系統實現大數據管理,定期進行分析研判,及時查找工作短板,研究對應工作舉措,實現動態監測、動態分析、動態預警,對“破一零”的109個創建主體進行了提醒談話。組織約談壓責任。紀委監委和組織部門牽頭,對工作滯后、“破二零”的30余個單位領導進行了約談,以“紅臉出汗”保障責任落實。考核激勵促落實。將“三零”單位創建納入全縣目標責任考核,將創建成果與綜合性榮譽和表彰掛鉤,與責任人評先評優、晉職晉級掛鉤,壓實了責任,激發了干勁。(李安安)
洪洞:堅持做好“三篇文章” 深化農技推廣改革
洪洞縣淹底鄉楊岳村村民在利用機械收獲紅薯。
作為全省21個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試點縣之一,洪洞縣積極貫徹中央、省、市改革精神,緊緊圍繞全縣鄉村振興大局,深化改革,創新實踐,先行先試,出臺了《洪洞縣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創新實施意見(試行)》,做好頂層設計,同時重點探索做好推廣隊伍的建設文章、推廣主體的融合文章,推廣模式的深化文章,持續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
堅持做好推廣隊伍的建設文章。狠下能力提升的培訓功夫。該縣始終把農技人員技能培訓擺在重要位置,制定了《洪洞縣基層農技人員培訓方案》,結合現代農業科技發展需求,多渠道、多層次培訓基層農技人員,對全縣農技人員開展專業培訓、“田間課堂”實訓,積極組織參加省市集中培訓,全部安裝使用中國農技推廣APP,加強政策和業務學習,不斷提升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狠下績效考核的激勵功夫。強化績效考評,制訂了績效考評制度、績效考評指標體系、基地考核標準和示范主體考核打分表等,進一步完善了基層農技推廣制度。強化制度執行,每月召開例會,通報所有農技人員工作情況,并記錄在冊,作為年底考核的重要內容。強化表彰激勵,對19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進行獎勵,充分激發了農業科技人員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狠下深入基層的服務功夫。根據農時、農需,深入開展農技推廣人員進村入戶服務,督促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服務,示范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機具。要求基層農技人員在農業生產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服務不少于5次,保證了服務和示范效果。
堅持做好推廣主體的融合文章。該縣積極探索建立以公益性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經營性服務組織參與的“一主多元”工作新機制,鼓勵農技推廣機構與經營性組織融合發展。通過不斷加大雙方合作,充分發揮了縣、鄉農技推廣公益性機構技術人員優勢和經營性組織物資設備優勢,實現了多元主體信息共享、優勢互補,融合發展、互利共贏,增強了服務能力,激發了服務活力,形成了服務合力。
堅持做好推廣模式的深化文章。深化拓展基層農機推廣補助項目“專家+基地+農技人員+示范主體+輻射戶”的“五位一體”鏈條式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注重聯動協調,以專家為指導,以農技人員為骨干,以基地為平臺,以示范主體為核心,堅持優勢互補,探索農業政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實現農技服務與生產需求有效對接,進一步完善了農技推廣服務鏈條的銜接。
通過持續深入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該縣初步建立并完善了開放競爭、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新型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更多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和新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全縣糧、菜、果、畜、藥5大主導產業不斷壯大,農民收入逐年增加,現代農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李安安 樊婷 徐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