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2020“探尋黃河之美”采訪團走進三門峽
12月7日、8日,新華社2020“探尋黃河之美”采訪團一行35人,深入湖濱區、靈寶市、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陜州區、澠池縣等地,采訪我市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傳承保護中華文明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
此次活動由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等發起主辦,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等共同主辦。活動組織各領域專家深入調研走訪黃河沿線地區,研究沿黃九省(區)生態環境、資源利用、產業結構、脫貧攻堅、文化傳承等方面的情況,系統總結沿黃各地在人居環境、水資源利用、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成就,進一步凝練地方經驗,講好黃河故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薄霧朦朧中的天鵝湖畔,數千只美麗的白天鵝或優雅地結伴嬉戲,或溫情脈脈地交頸摩挲……“這么多白天鵝竟不怕人群靠近,還在歡快地戲水!”7日早上,采訪團在天鵝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近距離觀賞白天鵝,采訪公園工作人員,了解我市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采訪團還深入后地村大天鵝棲息越冬地、函谷關歷史文化風景區、寶武鋁業科技有限公司、陜州地坑院景區、三門峽大壩、仰韶遺址等地,詳細了解三門峽的歷史文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情況。
采訪中,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人居環境專業委員會委員王曉軍說:“三門峽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特別好,結合當地實際,帶動群眾致富、脫貧攻堅,讓當地群眾真正參與到生態建設中,共建美好家園。”“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采,三門峽各方面素材十分豐富,我們會運用圖片直播、紀錄片視頻、文字等方式,把三門峽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好做法介紹到其他地方,講好黃河故事,講好三門峽故事。”該活動相關負責人凌關勝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