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小企業信息化風險防范
中小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中小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九成以上,中小企業的發展影響整個國民經濟,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大多數中小企業在規模、管理、業務發展上和大型企業相比,都存在著較大差距。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中小企業同大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根據發改委中小企業司對IT/高科技、制造、交通、貿易、能源、服務等眾多行業中小企業的調查報告,可以了解到,中小企業信息化現狀比往年有所改善。近10多年來,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已形成一定規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改善,變動幅度變緩,企業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平穩發展階段。
信息化建設4部分
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及實施通常包括4個部分。首先,建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管理信息系統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和管理決策技術等學科,對企業各種數據和信息進行集中和組織,使企業管理更加科學化、定量化,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全面優化企業業務流程,對覆蓋產品及服務等價值鏈的業務流程進行全面計劃、組織、協調,對企業的基本業務實施過程管理,全面提升企業自身流程運作水平。
管理信息系統的優劣決定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戰略決策速度、精度,其包括企業基礎數據管理、基本業務流程設計、業務事務處理管理、內部控制設計及實施控制過程管理、企業人員行為規范管理等。
其次,建立企業核心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最典型的是采用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運營效率,進行集成業務處理。另外,可以考慮企業間的合作,利用外部資源,進行供應鏈合作,使得業務效率最大化等。
再次,建立電子商務網站,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全球化電子化時代到來,電子商務交易能夠在網上完成產、供、銷一體的全部業務流程,具有雙向信息溝通、交易手段快捷靈活、打破時空限制、改變貿易形態等特點,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便利性和更多的選擇,大大加速整個社會的商品流通,對人類的經濟活動、工作方式、思維方式以及生活方式都產生根本性影響,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促進人類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同時,電子商務使得中小企業能夠直接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最后,進行系統的企業信息化培訓。企業全體員工在管理信息化的理念、文化和技術手段等方面的提高,有利于企業信息化建設有效推進,有利于企業經營戰略和信息化戰略順利實施。
風險因素
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的特點,企業信息化也存在一些風險因素。一是信息化總體規劃及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部分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實施過程中缺乏整體、長遠規劃,戰略能力不足,規劃不明確,這是最大的風險因素。
有時信息化規劃帶有強烈行政色彩,沒有充分調研和統籌規劃,系統開發和信息化實施隨意,造成許多信息孤島,在此基礎上的修補或集成,大大增加開發成本。管理體制、企業領導更迭,也常使整個信息化工作陷入困境。
二是信息化建設的認識風險。在信息化建設中,管理層重點關注投資用于基礎設施和采購軟件、硬件產品等,較少關注信息化建設中來自企業員工的觀念與管理變化等方面的問題。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認識過于簡單化、期望過高,是一項重要的潛在風險。
三是 IT人才缺乏引發企業信息化管理隊伍的建設問題,中小企業所提供的待遇很難招到或留住IT高級人才,將引發信息化項目的支持風險,影響信息化建設實施的進程和效果。
四是管理層領導與組織能力不到位,統籌協調不力。對信息化項目的高風險重視不足,項目管理體系不成熟,資金預算和管理能力差,常對信息化建設實施造成困境。
五是信息化建設中軟件開發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軟件開發,通常有企業自主成立開發隊伍和簽約軟件開發商兩種方式。軟件開發實施能力差及軟件選型不當是信息化軟件開發中最大的風險因素。另外,軟件市場的惡性競爭使企業費錢費時,不能實現信息化目標。
防范措施
中小企業可從以下幾方面防范信息化建設中潛在的風險。其一,充分重視管理信息系統的頂層設計,嚴格把關總體規劃方案,將許多隱患消除在論證和規劃階段。企業信息化應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慎重考慮投入產出比,從企業經營戰略、管理體制、人力資源和行業地位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全面自我診斷,找出本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需求,科學合理地制定信息化建設目標,選擇合適的路線實施計劃。
其二,在信息化實施過程中,要對全體員工進行信息化培訓,培養企業的信息化人才,通過信息化培訓提高全體員工對信息化管理的認識,只有掌握先進的信息化理念和知識,才能順利推進中小企業信息化進程、主動適應業務流程和管理手段的新變化。
企業信息化利用信息技術從軟件、硬件、業務流程和管理等多個方面對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進行變革,促進企業管理的創新,在信息化推進過程中會遇到管理觀念、利益集團、企業文化等方面的沖擊和阻力,對習慣于傳統管理方式的領導和員工會有強烈沖擊和反差。如果不主動接受、適應并調整,會出現管理混亂,效益低下,使企業信息化流于形式。中小企業要努力提高全體員工對企業信息化管理的認識,逐漸適應管理環境的新變化,使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水平上一個臺階。
其三,配合企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執行。企業管理制度的深刻變革和管理模式的改進是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目的,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改進、完善和實施是信息化管理模型設計、構建和優化的基礎,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有效運轉的根本保證。
其四,企業信息化強調人員、管理和技術之間的有機結合,中小企業管理層應充分認識到人才資源是企業發展的最重要資源,敢于投入,引進一定數量的信息技術骨干人才,建立強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團隊。
信息化建設對于企業而言,風險與收益并存,企業只有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學習和調整,發現其中隱含的風險,根據發現的問題對企業業務流程、管理手段、軟件和硬件進行優化、改進,健全管理制度,發揮系統整體效益,才能實現信息化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