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第四屆省級協調領導小組會議暨四市聯席會議在臨汾召開
11月3日,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第四屆省級協調領導小組會議暨四市聯席會議在臨汾召開。與會人員圍繞“共建新格局、共抓大保護、共謀大發展”這一主題,共商合作發展大計。
本次大會由山西省政府、陜西省政府、河南省政府主辦,山西省發改委、臨汾市政府承辦,運城市政府、渭南市政府、三門峽市政府協辦。
山西省政府副省長張復明,陜西省政協副主席楊冠軍,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戰略處處長江洪,山西省政府副秘書長丁紀崗,山西省發改委副主任姚少峰,陜西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劉曉軍,河南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唐興麗,中交生態副總經理、中交汾投董事長邱偉藝,運城市委副書記、市長儲祥好,渭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王曉軍,三門峽市政府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劉會林,山西省政府辦公廳秘書六處處長李仁貴出席會議。
市領導董一兵、李云峰、陳小洪、張建平、李朝旗、潘海燕、張翔,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負責同志,市直部門和有關縣(市、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丁紀崗主持大會第一階段會議。
張復明在致辭時代表省政府對出席本次聯席會議的領導、來賓表示熱烈歡迎。他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指示,要扎實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山西沿黃地區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們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張復明指出,近年來三省四市合作不斷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互融互促、文化旅游合作協作、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區域合作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成功搭建了科技資源共享平臺,聯手推進有色金屬加工、先進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共同舉辦了六屆黃河金三角投資合作交流大會,累計簽約重大項目170個,總投資2585億元,涵蓋了電子商務、文化旅游、物流商貿、裝備制造、能源化工等多個領域,合作成果豐碩,發展勢頭強勁。
張復明強調,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山西加快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也為三省四市加強合作拓展了新的空間。希望以此次聯席會議為契機,三省四市攜起手來,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整合區域交通資源,力爭運城-三門峽高速鐵路、韓城-河津-侯馬城際鐵路等重點項目早日開工建設,構建外聯快捷和內聯暢通的大交通網絡。進一步推進生態環境聯防聯治,加強水環境污染治理,嚴格省界斷面、重要控制斷面和入河排污口監管。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嚴格產業和環境準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加強能源深度合作,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煤電產業升級優化等方面對接溝通,完善能源協作和利益補償機制,推進區域能源協同發展,為全流域提供重要能源保障。進一步加強產業分工協作,協同發展現代農業,聯合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合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共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不斷構建具有比較優勢、體現區域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晉陜豫地緣相接、山水相依,要深入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延續歷史文脈,豐富旅游要素供給,讓優質的文旅資源“火”起來,把“黃河故事”講得更精彩、更生動。
市委書記董一兵代表臨汾市委、市政府和全市450萬人民,向參加本次會議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誠摯的感謝。他說,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關鍵時刻,我們相聚古都平陽,召開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第四屆省級協調領導小組會議暨四市聯席會議,這既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的務實舉措。臨汾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文化燦爛,區位便利,近年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山西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結合臨汾實際,提出并大力實施“一三四三”工作思路,全市轉型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良好態勢和快速發展的光明前景。
董一兵表示,接過黃河金三角的輪值接力棒,我們將進一步抓住機遇、深化合作,聚焦產業轉型、強化交通互聯、創新項目合作、擴大招商引資,著力打造區域新的經濟體,實現黃河金三角區域產業互補、交通互聯、機制互通。為此倡議:一要著力打造制造業龍頭。堅持把抓制造業作為抓實體經濟的關鍵,充分依托區域內制造業龍頭企業,加強上下游產業戰略合作,提升產業鏈、補齊供應鏈,打造區域制造業產業集群。二要著力加大煤成氣開發。加快煤成氣輸氣管網聯通建設,促進區域優勢資源共享。三要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體系。牢牢把握交通是發展“先行官”的定位,加快高速公路、城際鐵路、通用航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銜接順暢、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四要著力創新項目申報合作機制。結合區域發展實際,探索建立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重大項目信息庫,試行區域合作項目向國家直報和省級轉報雙軌報送機制,形成共同謀劃項目、共同申報項目、共同推進項目實施的高效機制。五要著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聚焦構建更加全面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用足用好“黃河金三角”這塊金字招牌,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深度對接,對外統一聯合招商推介,對內精準布局落地項目,構建差異化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楊冠軍、唐興麗、江洪在會上致辭;與會人員觀看了電視宣傳片《新使命新征程》,共同回顧了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取得的累累碩果,共同展望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美好前景;三門峽市和臨汾市進行黃河金三角合作輪值交接。
臨汾市政府副市長潘海燕主持第二階段會議。
會上,三門峽市發改委主任周長青通報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2019-2020年工作進展情況;臨汾市政府副市長張翔就《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2020-2021年重點推進事項》作了說明。運城、渭南、三門峽、臨汾四市政府領導作主題發言。
市委副書記、市長李云峰在發言中指出,當前,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三省四市的合作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臨汾希望與各兄弟市一道,聚焦“共建新格局、共抓大保護、共謀大發展”,實施好《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2020-2021重點推進事項》,把四市合作推向更高水平。一是共繪“一張圖”,強化協同發展。四市在編制規劃時,應該更多地考慮區域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錯位互補、生態環境共保共治、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更加積極地相互對標對表對接,爭取上級支持,謀劃一批區域性、流域性重大項目,為四市一體化協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共護“一河水”,強化生態治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是典型的生態脆弱區,必須把生態環境治理擺在重中之重,走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共贏的路子。臨汾將與各兄弟市攜手,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提高區域整體環境質量,讓黃河蜿蜒在碧綠與青翠之間,讓綠色真正成為黃河金三角區域發展最亮麗的底色。三是共下“一盤棋”,強化創新引領。在5G、大數據、物聯網的運用和創新方面,四市與發達地區基本處在同一發展階段,我們應該大力發展“5G+”“互聯網+”,攜手布局“六新”產業,以信息技術覆蓋當前的一二三產,以創新驅動、數字驅動為突破,趕上與發達地區的差距,推動晉陜豫黃河金三角轉型發展從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領域成為領跑者。四是共聚“一條心”,強化扶貧合作。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具有做大做強扶貧產業的后發優勢。四市應該凝心聚力、齊心協力,共同深化在特色農業規模化種植、區域品牌打造及文旅協同發展等方面的合作,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啟鄉村振興的新篇章。五是共織“一張網”,強化民生保障。近幾年來四市在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就業、警務等民生領域開展了很好的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臨汾愿與各兄弟市一起,繼續擴大民生領域的務實合作,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持續提升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六是共奏“一支曲”,強化開放發展。臨汾期待與各兄弟市共同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動對接京津冀、環渤海、長三角、陜豫、川渝等國家發展戰略,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國內“大循環”、國際國內“雙循環”,共同譜寫開放發展協奏曲,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新高地。
潘海燕在主持會議時就進一步深化區域合作、促進黃河金三角區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建議:一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用好用足國家一系列支持政策,把握機遇、凝聚合力,共同推動區域一體化不斷向前發展。二是樹牢新的發展理念,拓展新的合作領域。既要立足自身比較優勢、競爭優勢,在協同對接國家戰略、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等領域加強合作,不斷提升要素資源配置效能,探索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又要聚焦“六新”求突破,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共同構建區域協同發展的新格局。三是凝聚新的思想共識,共創新的美好未來。以這次會議為新的契機、新的起點,攜手并進,共贏發展,共同書寫新時代黃河金三角協同發展的嶄新畫卷。
大會期間,三省四市還于11月2日晚舉行了懇談會。大會之前,我市還成功舉辦了第二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民營經濟懇談會暨第三屆“中國造隱形冠軍長青峰會”,2020年黃河金三角(曲沃)國際果蔬博覽會暨智慧果蔬創新發展大會,以及第三屆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區域醫院聯盟年會暨醫院管理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