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趨勢分析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熱潮興起、數字中國建設走向深入、數字化轉型需求大量釋放,我國大數據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融合創新,區域將更重視大數據發展與地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緊密結合,各級政府將更積極探索數據驅動的政府服務模式創新,企業將更深入挖掘基于大數據融合應用的新業務市場,以工業大數據發展為引領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更加深化,以自主可控為核心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將逐步構建,數據隱私保護將兼顧發展與安全,持續推動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邁向更高水平。
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大數據產業生態日漸完善。2019年,我國大數據產業規模達到6650億元,比2018年增長20%,處理海量數據的大數據硬件、大數據軟件、大數據服務產品不斷涌現,大數據與實體經濟各產業領域加速融合,已構建起覆蓋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應用和可視化的大數據產業鏈。
大數據應用領域不斷豐富。互聯網大數據、金融大數據、電信大數據成為占比較大的三類大數據行業應用,政務、公安、交通、扶貧、司法、統計、稅務、食品藥品監管等政府大數據應用不斷涌現,教育、醫療、交通等民生大數據應用日益活躍。
數據共享開放流通持續推進。全國省級、副省級和地級政府積極上線數據共享開放平臺,互聯網數據、行業數據以及企業數據資源建設加快推進,社會數據資源不斷積累,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上海數據交易中心等陸續建成并投入使用,百度、京東、數據堂等企業紛紛建立數據交易平臺,數據流通機制逐步建立。
大數據技術創新取得突破。大數據關鍵技術加快自主創新,在大數據基礎軟件領域,國內企業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大數據基礎平臺產品,如百度PaddlePaddle、騰訊Angel、阿里DTPAI、百分點BD-OS等。在大數據智能前沿領域,科大訊飛等企業積極布局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前沿算法,在語音識別等方面搶占技術制高點。
大數據投融資趨于理性。大數據領域的股權投資相對放緩,大數據行業應用投融資熱度將持續增加。在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領域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大數據投資熱點向數據智能轉移。
“十四五”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產業大數據將成為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動力。隨著數字技術日益成熟、數據融合持續深化和應用場景不斷落地,我國大數據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大數據行業應用逐步從消費端向生產端延伸,從感知型應用向預測型、決策型應用發展,面向互聯網、金融、電信、工業等領域的大數據服務將實現倍增創新,將呈現出互聯網大數據應用進入強監管時代、金融大數據向智能化共享化方向演進、電信大數據迎接5G時代到來、工業大數據需求旺盛、能源大數據基礎建設加快推進的態勢,大數據與特定行業應用場景結合度日益深化,應用成熟度和商業化程度將持續升級。
以人為本的政用和民用將持續深化。隨著政府生產和擁有的數據資源規模日益龐大,越來越多的地方開始重視政府大數據的建設和發展,智慧城市、平安城市、城市大腦、互聯網政務等建設需求的旺盛,將推升對政務服務、政府治理和民生服務等建設的需求。未來幾年,隨著各地政務大數據平臺和大型企業數據中臺的建成,數據治理、數據資產、數據共享與開放等將成為焦點,將促進政務與民生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再上新的臺階。
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將逐步構建。在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態勢下,隨著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將帶來豐富的數據分析和應用需求,服務器與部件、OS&虛擬化、存儲、數據庫、中間件到大數據平臺、云服務、大數據應用等將得到政府的重視,將構建起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產業鏈、價值鏈和生態系統。
大數據領域創新創業活躍。在海量數據供給、活躍創新生態和巨大市場需求的多重推動下,大數據領域創新創業活躍,阿里、騰訊、百度等龍頭企業“強者恒強”,具有創新力和發展潛力的大數據獨角獸企業增長勢頭強勁,國內大數據企業將持續深耕行業業務和特定應用場景需求,積極拓展面向融合應用的大數據解決方案,金融、醫療、旅游、教育、制造業等領域將成為企業布局的主要方向。
以大數據處理為核心的技術生態將逐漸形成。大數據資源促進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增強現實、態勢感知、5G等技術發展,硬件與軟件的融合、數據與智能的融合將帶動大數據技術向異構多模、超大容量、超低時延等方向拓展,物聯網擴大數據源范圍,萬物互聯的各類數據感知、采集、分析和邊緣計算軟件等;5G加強數據傳輸能力,保證高速移動、海量連接和低時延傳輸;云計算降低數據搜集和數據互聯的難度,通過分布式計算集群、內存計算、流計算等處理海量大數據;人工智能實現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認知計算、深度學習;區塊鏈保障數據安全。
數據隱私保護將兼顧發展與安全。個人信息數據的使用和保護之間積極尋找平衡點,在隱私得到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大數據的應用優勢,推動數字產業發展。數據壟斷導致的數據“黑洞”現象、數據和算法導致的人們對其過分“依賴”及社會“被割裂”等倫理問題以及“爬蟲調查風暴”等熱點事件將倒逼法律法規和治理體系的完善,以適應新的治理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