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出臺十條惠民政策
從渭南市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開工和農民工轉移就業,渭南市出臺了10條惠民政策。
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的具體政策有:各類企業或就業群體按規定組織或參加免費線上職業能力提升培訓的,均可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各類企業新吸納就業且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照吸納人數給予每人最高不超過2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各類人力資源社會服務機構向農民工等群體提供免費職業介紹服務,可按實際介紹成功就業人數給予每人500元標準的職業介紹補貼。在疫情防控集中轉移就業期間,對有組織集中開展點對點保障農民工返崗和外出就業的,按每人最高500元標準給予交通費補貼。對復工企業返崗員工因疫情企業無法正常開工或個人被隔離觀察等原因無法正常上崗的,按每人每日不高于80元標準給予臨時生活補貼。對暫時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失業保險費返還比例由上年度實際繳納的50%提高到60%。為支持鼓勵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近就地創業就業,按照20萬元、10萬元標準分別給予縣級、鎮級創業中心資金支持,用于補貼創業人員的房租、水電、物業等費用。免征中小微企業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的單位繳費部分,免征期限為今年2月至6月;減半征收大型企業等其他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費的單位繳費部分,減征期限為今年2月至4月。今年2月至6月,對與企業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企業按規定為職工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和失業保險費的,給予上述社會保險費職工個人繳納部分全額補貼;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各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或自主創業、并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費的,給予個人繳納上述社會保險費總額的三分之二補貼。面向發生和存在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社區設置防疫臨時公益性崗位,優先用于安置因疫情暫時無法返崗的農民工,崗位設置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