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舉措,打通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
成立運城市政務服務中心,是運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要決策,是解決民生的一項重大舉措。該中心的建設,會加大提升運城市的營商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
近日,在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組織的最新一期訪談節目中,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聯審辦科長邵永清受邀就市政務服務中心在助力中小企業發展方面的具體舉措和相關服務進行解讀。
記者:請介紹一下市政務服務中心的基本位置信息。
邵永清:市政務服務中心位于市區紅旗東街324號,也就是市財政局對面。門前有5路、9路、10路、15路、20路、44路、77路、88路等多路公交車經過,并且還有公共自行車服務點,交通十分便利。
記者:目前,市政務服務中心有哪些具體服務?
邵永清: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8月7日,市政務服務中心正式掛牌,全市48個單位集中入駐大廳。政務大廳面積1.4萬平方米,設置了200余個辦事窗口,能“一站式”辦理430多項政務服務事項,構建了“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政務服務新模式。
整個大廳共劃分為3層7個服務區。一樓的不動產登記交易服務區可以辦理房屋所有權轉移、房屋抵押、房屋交易確認、不動產登記、房產委托、公證咨詢等業務;公積金服務區可以辦理住房公積金歸集、提取、轉移、貸款、信息修改等業務。二樓的社會保障服務區內可辦理醫療、工傷、生育、養老、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業務;公安便民服務區可以辦理出入境綜合業務、臨時身份證辦理、公安綜合業務、交警綜合業務,并設有免費照相處。市民不出大廳就可以辦理簽證、處理違章、補辦駕照等。三樓還有社會事務服務區、工程建設服務區和企業開辦服務區,可以辦理企業服務和行政許可業務。總的來說,政務大廳運行一年來,極大地改變了我市的營商環境,日平均受辦業務在1600余件、接待群眾4000余人,方便了群眾辦事,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記者:能否再詳細介紹一下企業開辦服務?
邵永清:去年以來,我們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三樓設立了企業開辦服務區,開展企業開辦“一條龍”服務。為了做好這方面服務,我們先后到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稅務局、市人社局服務窗口進行實地調研,和首席代表進行業務交流探討,結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壓縮企業開辦時間的意見》,將我市企業開辦環節簡化為企業登記、印章制作、申領發票3個必要環節。企業登記業務也第一時間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印章制作業務是由經公安部門批準后、具備相應資質的企業來辦理,申領發票業務已全部下放到縣級稅務部門辦理,此兩項業務沒有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
為實現企業開辦業務“一站式”辦理,我們邀請了印章刻制公司和鹽湖區稅務部門進駐市政務中心,將企業登記、印章制作、申領發票業務整合到一個區域,形成企業開辦“一條龍”服務,申請人只需進政務中心一個門就能辦完企業開辦所需的所有手續。
記者:請問現在多長時間能辦完這方面的手續?
邵永清:企業登記、印章制作分別承諾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申領發票業務0.5個工作日完成,總體來說,現在2個工作日即可完成。比國務院要求的8.5天減少6.5天,省政府要求的5天減少3天,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記者:那么以前沒有政務中心的時候辦理同樣的手續需要多長時間呢?
邵永清:以前沒有政務服務中心的時候,群眾辦理企業開辦手續在幾個單位之間來回跑,提交的資料也多,一般需要一個月左右。
記者:可以說市政務中心的成立是一件利民利企的好事情。那么請問中心在企業建設方面還有那些服務呢?
邵永清:目前我們在促進企業建設方面還有兩大改革,一個是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一個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這兩項改革都是涉及企業的項目建設,在市政務服務中心三樓都設有綜合受理窗口,實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項目單位只需要將相關手續交給綜合受理窗口,就可以辦理相關手續。
記者:據了解,辦理項目建設涉及的資料和手續比較多、也比較麻煩,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邵永清:為了方便企業辦事,我們在建設項目服務綜合服務窗口都安排有代辦員,免費幫助企業快速辦理相關手續,如有需要可以委托代辦。
記者:請問在扶持企業發展方面還有哪些便捷服務?
邵永清:為了給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加便利化的服務,我們邀請相關公眾服務事項進駐大廳,目前農村信用社、聯通、電信、移動、民生天然氣、供電等企業服務已入駐大廳,便于給不動產登記和建設項目提供配套服務,供熱、供水等相關服務下一步也要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
記者:照這樣說,進政務服務中心一個門就可以辦完以上的全部手續?
邵永清:是的,還遠不止這些。涉及企業員工利益的業務,比如說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險、醫療保險、公積金存取、臨時身份證、出入境證件等也在市政務服務中心辦理。
小窗口大服務,企業和群眾辦事不用到處跑,也不用再求人、托關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