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肩負“脫貧”梨 走向“致富”路
9月10日,隰縣第三屆玉露香梨采摘節在該縣午城鎮陽德塬正式啟動,曾是國家級貧困縣的隰縣漫山遍野玉露飄香,到處都是忙碌的匆匆步履,也到處是喜慶豐收的歡歌笑語。
隰縣栽植梨果歷史悠久,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金梨之鄉”和“中國酥梨之鄉”,先后被確定為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范縣、山西省“一縣一業”玉露香梨生產示范基地縣、國家級出口水果質量安全示范基地縣。所產玉露香梨果個大、果型端正、果面光潔、著色性狀好,具有皮薄、肉細、核小、可食率高、含糖量高等諸多優點,被國家梨產業體系專家公認為“中國第一梨”,先后榮獲北京奧運推薦果品一等獎、中華名梨北京梨王擂臺賽金獎、“中國大美梨”、“后稷特別獎”、“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50強”,成功出口美國、加拿大,進入國際高端市場。
多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就依托自然優勢把梨果產業作為全縣的主導產業來抓,一屆接著一屆抓,一任接著一任干,久久為功,持續發力。特別是新一屆縣委、縣政府把玉露香梨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戰略支柱產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改革牽動、科技驅動、利益聯動,加快推進玉露香梨產業高質量發展,探索走出一條產業富民與脫貧攻堅的雙贏之路。特別是玉露香梨,從最初的2000畝發展到目前的23萬畝,從蹣跚起步到蝶變升級,從2017年品牌發布到2019年全國知名,一顆梨托起八萬農民小康夢,成為全國梨果產業的一匹黑馬。
目前,全縣梨果總面積達到38萬畝,玉露香面積23萬畝,果品總產量3億公斤、產值10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突破7000元。全縣80%的土地種植果樹,80%的農民從事果業生產,80%的農業收入源于果業,80%的貧困人口依托梨果產業實現穩定脫貧,梨果產業已成為脫貧致富達小康、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