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稷山第九屆板棗文化節啟幕
教民稼穡,后稷故里話豐年;貽客香甜,板棗之鄉紅連天。在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70周年、喜迎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之際,9月9日,山西·稷山第九屆板棗文化節在稷山縣民樂園廣場啟幕。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茹棟梅、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巡視員宋河山等出席活動儀式。副市長陳竹琴宣布板棗文化節正式啟動。國內農林領域專家學者、紅棗客商經紀人、社會各界嘉賓及當地干部群眾等數千人相聚板棗之鄉,共賞棗鄉旖旎風光,共謀棗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稷山縣立足后稷農耕文化源頭,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堅持“一產提品質創品牌、二產促升級增效益、三產挖潛力壯規模”,積極對標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文化”品牌,著力打好板棗文化牌。該縣把板棗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來抓,繪制了建設全國板棗產業基地的宏偉藍圖,將現代農業要素不斷向板棗開發改造項目聚集,通過大宣傳、大培訓、大觀摩等活動大力提升板棗生產科技水平,穩步推進板棗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今年以來,該縣圍繞打造“全國板棗生產銷售加工基地,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全面實施“提質增效創品牌”和“開拓市場抓營銷”舉措,強力推進新時代棗業高質量發展。率先成立板棗專業聯合社,建立高標準示范園,以新型農民職業培訓學校為依托,及時為棗農提供板棗種管信息和技術,推進板棗無公害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使板棗品質有效得到提升。同時,不斷豐富“稷山板棗中國行”活動內涵,先后在北京、深圳、重慶和西安等地舉辦推介活動并取得豐碩成果,“稷山板棗、甜透中國”品牌不斷被叫響擦亮。截至目前,該縣板棗面積15萬余畝,現存千年棗樹1萬余株,年產值7億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國家板棗公園和省級板棗現代農業產業園先后獲批,板棗生產系統被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并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板棗產業成為越來越多稷山棗農創富增收的“搖錢樹”和“聚寶盆”。
當日上午9時,踏著從五千年傳統農業文明源頭重新出發,向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不斷進軍的鏗鏘鼓點,山西·稷山第九屆板棗文化節的大幕被徐徐拉開;花傘舞蹈《棗鄉盛開幸福花》舞出了棗鄉稷山提品質創品牌、興棗業富棗農的決心和信心;情景歌舞《棗兒熟了》《家鄉的紅棗樹》講述了千年板棗古樹的風雨滄桑,展現了后稷兒女發力鄉村振興、建設板棗之鄉的美好愿景;表演唱《美稷山》更是將新時代文明、富裕、美麗的稷山生動地呈現在大家面前。結合此前舉辦的賽棗會,該縣還向新評選的棗王以及獲得品牌建設獎、市場開拓獎、網絡銷售獎、優秀合作社的組織和個人頒獎。“我們要以本屆文化節為契機,持續抓好板棗發展優勢產業,堅持提品質創品牌,走科技興農之路,進而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稷山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宣介紹說。
在特色產業展示區、賽棗成果展示區及征聯作品展示區,琳瑯滿目的產品、紅潤飽滿的板棗和平仄和諧的詩聯引得與會人員紛紛駐足觀看,贊不絕口。隨后,與會人員乘車游覽了板棗觀光示范園。其間,大家采棗嘗棗,登高遠眺,一幅稷王山下棗農喜獲豐收的畫面盡收眼底。
隨后,該縣在國家板棗公園舉行己亥年山西稷山古貢棗園傳統開桿儀式,為進一步推進林旅融合發展、建設國家板棗公園、傳承板棗文化遺產,打造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奠定了扎實基礎,營造了濃厚氛圍。
開幕式前,該縣在稷王廟舉行了追思農祖后稷活動,通過敬獻“六谷”等形式,緬懷農祖后稷教民稼穡的豐功偉績,增強后輩繼承和弘揚后稷農耕文化、努力做好“三農”工作、奮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心和干勁。
據了解,本屆文化節將持續至9月12日,其間還將舉行板棗古樹認領、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研討會、暢游板棗公園健步走、特色農產品展銷、海內外征聯獲獎作品展、農耕文化文藝會演、棗鄉民俗美食節等活動。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講到‘后稷教民稼穡于稷山’,省委書記駱惠寧視察稷山專程到棗園現場指導,市委明確提出‘運城要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這都讓我們深受鼓舞,也讓我們發展板棗產業的方向更清、干勁更足。”稷山縣委書記廉廣鋒在開幕式上說,“希望借本屆文化節搭建學習交流、多元合作、開放共享的平臺,進一步擴大稷山板棗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推動板棗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歡迎各界人士到稷山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