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中推進縣域工業經濟穩中向好
夏縣生態良好、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但大企業少、小,工業基礎薄弱,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所占比重尚不到五分之一。為此,縣委、縣政府持續鞏固“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成果,不斷深化工業發展的各項改革措施,借助推進“龍騰虎躍”發展計劃,全力促進縣域工業經濟特別是規上企業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發展。
讓思想觀念來一次大提升。通過大討論的學習、交流,該縣深刻認識到,發展工業經濟、實體經濟與呵護綠水青山、保護生態環境并不矛盾。只有把兩者有機融合,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才能讓夏縣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夏縣的生態資本轉化為富民資本。關鍵是如何借助良好的生態優勢,借助“龍騰虎躍”發展計劃,發展更適合夏縣實際的工業經濟?如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現有工業企業升級改造、科技創新、做強做大?如何引進更多更好的綠色環保產業,不斷壯大符合縣情實際的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能源四大工業主導產業,讓夏縣的“綠水青山”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通過持續深入的學習討論、交流座談,該縣各級干部的思想認識來了一次大變革,進一步堅定了推進工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增強了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讓體制機制來一次大變革。在推進“龍騰虎躍”計劃和工業經濟發展中,該縣努力破除各項束縛發展的體制機制。一是著力解放企業家思想。通過建立企業家教育培訓的常態化機制,借助專題授課、外出參觀、座談交流等方式,努力引導全縣企業家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敢想敢試、敢試敢干,不斷把企業做強做大。二是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各服務工業經濟發展的職能部門,不斷加大宣傳、落實各類涉企政策的工作力度,堅持問題導向,合力化解企業運行和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借鑒發達地區對企業服務實行“網格化”管理的先進模式,建立縣級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和鄉鎮分組包片聯系工業企業制度,建立工業企業負責人微信群,隨時溝通對接、搞好服務。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和構建“親清”政企關系的工作方案,努力實現服務企業“全覆蓋”“零距離”,特別是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了政務服務中心“兩集中兩到位”,27個單位395項行政審批事項全部授權到位,實行集中辦理。三是著力推進創新發展。結合工業發展現狀,著力從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兩方面引導工業企業提檔升級、轉型發展。出臺對企業取得的發明專利、新建企業技術中心和引進科技人才的獎勵激勵制度,出臺對企業實施技改項目的補助獎勵政策,特別是縣政府在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今年專列了100萬元技改專項資金。四是著力發揮黨建引領。不斷完善工業企業各項黨建制度,特別是借助“三基建設”和實施黨建質量提升“十大專項行動”,努力以豐富多彩、各具特色、務實高效的黨建工作、企業文化牽引工業企業做強做大。
讓改革成效來一次大顯現。截至今年7月底,該縣工業企業發展到256家,21家規上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8.4%,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3%,實現利稅同比增長49.1%,特別是工業運行的主要考核指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3%,在全市排名第二。同時,格瑞特酒業、天立電纜申報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運力化工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晉星牧業、奧優特飼料申報市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運力化工、朝陽玻璃完成技改項目建設。工業技改投資在去年零的基礎上,今年完成2.56億元,全縣工業經濟正呈現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正逐步融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