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現代農業旗幟在峨嵋嶺上高揚
綠色防控試驗示范點、現代病蟲監測物聯網技術、果園機械自動化作業、水肥一體化智慧管理……7月30日、31日,全國、全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場會相繼在萬榮縣召開。觀摩團深入萬榮蘋果主題公園果樹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基地參觀,并給予積極評價。這是該縣在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進程中取得的又一生動成果。
2018年,萬榮縣獲批全省首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項目實施以來,該縣按照市委“農業有典型,農村有樣板,農民能增收”的要求,緊密結合縣域實際,堅持高點站位、規劃引領,圍繞“一軸六區”,覆蓋6個鄉鎮84個村,實施了總面積37.5萬畝的10類60個項目,在農業產業升級、多種產業融合和出口創匯農業等方面全面發力,協同推進,讓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后土大地“當好農業農村現代化排頭兵”實踐的強力支撐。
“三新工程”,走出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新路子
6個區域蘋果示范區、6000余株新品種苗木、水肥一體化現代設施……走進萬榮縣高村鄉閆景村蘋果苗木新品種示范園,現代果業科技創新推廣示范基地格外引人注目。這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的“中樞”工程,不僅是該縣現代農業運行的“大腦”,更承載著加快全縣主導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任。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基地在建設和運行中堅持“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聚焦重點產業,創新融資方式,合理控制規模,規范有序推進”的原則,由政府注入前期資金,實行公司化運營、專業化管理、市場化操作,每年以項目為支撐,通過技術全程服務,達到消費升級、示范帶動、節本增效等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筆者了解到,目前,該科創基地以其引領性、先進性、實用性為出發點,圍繞試驗研究、示范推廣、人才培養、服務經濟四大功能,在全縣引領建立了一批以蘋果、桃、梨、櫻桃等為主的示范園、樣板園及觀光采摘園等,布局于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各個點,讓老百姓看著干、學著干、跟著干。
縣長李永輝說,萬榮以蘋果為主導產業的傳統農業,不走提檔升級的創新路子,就難以適應現代市場的發展和需求。必須做到居安思危、提前謀劃、先走一步。“三新工程”就是萬榮的突破之舉、突圍之舉。
“三新工程”就是指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的示范推廣工程。創建工作中,該縣把“三新工程”做為產業園區農業提檔升級、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實施新技術推廣工程,大力推廣大苗建園、寬行密植、矮化轉型、枝組更新等先進適用技術,建設蘋果脫毒抗重茬苗木示范基地、柴胡新品種示范基地等,形成一批農業科技“試驗田”。通過實施新品種推廣工程,今年該縣一季度完成果樹間伐10萬株,改造百畝連片老果園2335畝,栽植新品種14318畝,維納斯黃金、瑞雪、瑞陽等蘋果新品種落地萬榮。通過實施新模式推廣工程,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新組建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39個,涵蓋水果、藥材、蔬菜等多個領域。扶持發展果園機械社會化服務組織5個,購置果園機械102臺,服務面積6000畝。
以現代果業科技創新推廣示范基地為牽引,以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為主體,“三新工程”推動著萬榮果業、香菇、藥材等特色產業由增產向增效轉變。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按照全縣整體規劃,到2020年,萬榮縣農業產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率將突破24%。
“農業+”,推進多元產業實現深度融合
初秋時節,天氣依然炎熱,但走進位于萬榮縣產業園區的三益源農莊,清涼的環境卻令游人心曠神怡。三益書院里傳來的瑯瑯誦讀聲,更使這里仿佛世外桃源。這個集有機農業、生態旅游、經典研學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正是該縣大力發展“農業+”,推進多產業融合的一個縮影。
窺一斑而知全豹。該縣在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進程中,將其與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貫通起來,大力推進農工融合、農旅融合和農商融合,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農工融合上,實施了自動化選果、大型氣調庫、果品交易市場建設等項目。投資1.2億元的方源果酒項目正在建設,投產后年可加工柿子和蘋果2萬噸,年產值1億元。農旅融合上,打造了三益源、云隱峰等文旅融合示范點和萬泉古城、上義紅色旅游基地等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成功舉辦了以“果海笑城·暢游后土”為主題的杏花節、桃花節、櫻桃節、三白瓜節等鄉村游系列活動,派出了文化旅游一張張亮麗名片;打造了垣孫高速、209國道、運稷路、李后路4條旅游通道,發展沿線觀光農業、生態農業、智慧農業等新業態,讓田園變景點、農村變景區。農商融合上,加快推進投資16億元的黃河金三角農產品國際交易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打造“電商創業孵化基地”,推進“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創建,讓農產品既產得好,也賣得好。
“今年櫻桃節僅5天時間,我們就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60余萬元,這都得益于農旅融合發展的模式,得益于全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項目的建設。”通化鎮黨委書記李永強說。
“兩個‘國字號’項目的疊加優勢,加上萬榮天然豐富的農業資源,產業融合發展讓我們的現代農業有說頭、有看頭、有玩頭,更讓農民有了賺頭。”該縣副縣長姚東杰說。
出口創匯,讓現代農業彰顯外向型風采
今年5月,萬榮36噸袋裝香菇罐頭由“天天香”公司出口馬來西亞,實現了全省香菇深加工產品首次出口東南亞國家,也使該縣出口創匯農業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天天香”公司位于萬榮縣薛里香菇產業園基地,是該縣發展出口創匯農業實施的一個重點項目。今年以來,為了助推產業園區建設,萬榮縣扭住實施出口創匯農業項目,在基地建設、品牌打造、技術培訓、業務服務等方面,重點工作重點辦、特殊項目特殊干,使香菇出口創匯成為該縣在繼萬榮蘋果首次出口美國市場、萬榮油桃首次出口澳大利亞市場之后的又一現代農業亮點。
在發展出口創匯農業上,該縣一是扎實推進出口創匯基地建設。全縣按照包聯單位到位、技術服務到位、目標任務落實到位的“三到位”要求,確定了水果、香菇、畜產品等出口創匯農產品五大生產基地,按照出口創匯農業技術要求,先后組織技術培訓2000余人次,外聘技術人員30余人。二是培育新型出口創匯團隊。通過包聯培育和積極引導,重點在產業園區內培育了華榮果業、金森果品、宏祥果庫等農產品出口企業15家。三是引進發展出口農產品新品種。在立足當地傳統產業優勢基礎上,對接國際市場需求,先后引進極具出口創匯優勢的早熟櫻桃、玉露香梨、蘋果新品種10個,面積達到2225畝,為出口創匯農業積累未來發展潛力。四是抓好出口創匯農業服務。對出口創匯農業企業實施縣級領導包聯、職能部門對接“一對一”服務,從出口流程、技術引進、商標注冊、品牌打造等方面全程“保姆式”幫扶。目前,該縣已經擁有24個國家的農產品出口權,僅香菇產業就有七項40類香菇產品取得了商標注冊證書。據該縣出口創匯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目前已經出口水果10698噸,出口軟包裝香菇罐頭25噸,出口濃縮果汁350噸,出口創匯收入實現9000多萬元。
如今,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創建正猶如一個巨大的發展引擎,引領著萬榮縣現代農業闊步向前。正如縣委書記杜中偉所說:“萬榮縣要始終高高擎起現代農業發展這面大旗,要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力打造峨嵋嶺上‘農業典型’,努力為‘讓農業農村現代化成為運城最大亮點’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