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巧合是機緣《樹之佛性》
樹之佛性
一位學生問趙州禪師:“什么是祖師西來所傳遞的心法?”
趙州說:“庭前柏樹子。”
接著有幾個人都問相同的問題,而趙州的答案總是一樣。于是一位學生就去問他:“柏樹子還有佛性也無?”
趙州肯定地回答道:“有。”
于是學生很機警地反問:“柏樹子幾時能成佛?”
趙州說:“待空虛落地時成佛。”
柏樹子就等于肯定自己,這個問題不必再追問,追問下去只是徒增分辨,造成疏離而不契道罷了。但是學生還是不肯罷休,又問道:“空虛幾時落地呢?”
趙州說:“待柏樹子成佛時。”
禪家認為,塵世間的種種現象,被視為一種神性兒予以肯定,它雖然是無情的物,但是無情卻能對有情的眾生說法,相對的互相肯定彼此的存在。這就顯現出大慈大悲的精神力量。
所以,在禪者的眼光中,一株草,一棵樹,都肯定它的存在。
智慧小語:健康的人生是一個有欲望、有意識的性情生活。人不但生活在物質世界里,也同時要生活在有情的生命現象——愛及意識。
——摘自《心靈的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