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集體經濟“一池春水”
一塊塊宣傳版面鼓舞人心,一箱箱蘋果裝車待發,一株株花椒豐收在望,一張張笑臉神采飛揚……
7月26日,在芮城縣陽城鎮北里莊村新建的外貿出口蘋果加工廠內,百余名婦女正在緊張有序地包裝著早熟蘋果,車間里、大道旁,裝載車來回奔跑,拉運蘋果的車輛川流不息。
“這座蘋果外貿加工廠是依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扶持新建的,僅此一項,每年可為本村及周邊富余勞動力150余人提供6個月的就業期,直接增收超過300萬元。”北里莊村黨支部書記張照選說,“近年來,北里莊村借勢而為,借力而行,通過開啟‘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盤活了集體經濟的‘一池春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產業興旺和精準脫貧,成為全縣壯大集體經濟的標兵村和典范村。”
——黨建引領,科學規劃方案。俗話說得好:“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主體在村,關鍵在人。北里莊村集體經濟發展迅速,關鍵在于建強一套村班子,著力提高了村干部的政治素質和駕馭經濟市場的能力,使村“兩委”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火車頭”和堅強后盾。北里莊村著力把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發展集體經濟意識強的能人選為村干部,并通過集中培訓、相互觀摩、外出考察等方式,全方位提升“領頭雁”發展經濟的能力。同時,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黨員中積極培養產業帶頭人、致富帶頭人,通過黨員帶頭干,幫助拓寬發展速度,提升綜合能力,突出特色資源優勢,帶領農戶廣泛參與,使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依托集體資源,培育集體經濟。北里莊村兩道梁、一道溝,自然條件差,主導產業以紅棗、花椒、蘋果為主。該村有15個居民小組2485口人,耕地面積達7800畝,曾是一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零的“空殼村”,也是芮城縣17個貧困村之一。2015年,北里莊村新一屆村“兩委”班子按照集體經濟“一助四強”的發展思路和“興產業、促就業、置家業、實現安居樂業”的脫貧攻堅策略,利用土地平整項目實施培育集體經濟增收點,先后平整舊宅基造地30畝,在兩個自然村利用荒澗造地25畝,新增土地55畝,每年為村集體增收8000余元,一舉實現集體經濟“破零”的良好局面。
——盤活集體資產,發展集體經濟。北里莊村各自然村目前有深井11眼,作為集體資產,之前管理粗放,集體收入流失嚴重。針對這一現狀,該村“兩委”經過研究進行合同梳理完善,村干部逐井進行澄清,通過查合同、查運行、查賬目等方式,澄清了集體資產,并根據每個深井的出水量、年限、實際運轉情況等進一步完善承包合同,此項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1萬元。
——運用扶持資金,壯大集體經濟。2016年年初,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后,北里莊村立足轄區蓬勃發展的出口蘋果包裝產業,積極申報扶貧項目,爭取到整村脫貧項目資金50萬元,按照“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將項目資金作為股金,聯合本村蘋果專業合作社建起一座占地15畝的出口蘋果包裝車間,每年包裝出口蘋果8000余噸,村集體每年上收分紅資金5萬元。2017年,北里莊村爭取村集體經濟發展扶持項目資金50萬元,依托專業合作社新建面積達2400平方米的冷庫一座,可貯存蘋果500噸,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再增收5萬元。
“以前村集體沒有收入,單靠轉移支付維持基本運轉。村黨支部和村干部說話缺乏號召力,想辦點實事都要靠鎮政府支持。現在,我們通過發展集體經濟,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局面。”北里莊村委會主任駱赤兵說。依靠集體經濟的發展,北里莊村在全鎮率先辦起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每年對老年灶補助兩萬元。通過“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優先安排本村貧困戶就近就業務工,每人年增收1.5萬元以上,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
為進一步促進脫貧增收,2017年,北里莊村立足本村實際,引領村民大面積發展青筍種植,針對部分群眾不愿種、不敢種的疑慮,村里出資聘請技術人員常住在村,對種植戶進行免費技術指導,對貧困戶每畝補貼200元。與此同時,免費給種植戶提供種苗、化肥、地膜和技術指導等。除此以外,針對個別缺乏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實行代種托管的方式,帶動他們脫貧致富。
如今的北里莊村,形成了每年6月采摘青筍,7月采摘花椒,8月摘紅棗,9月摘蘋果,閑暇時節去果品包裝廠打零工的良性循環局面,初步實現村民全年有事干、全年有錢賺。2018年年底,北里莊村人均收入達7800元,集體收入15萬元,實現了脫貧摘帽。
揚帆恰遇東風來,順勢發展正當時。通過多項措施,北里莊村集體經濟煥發的勃勃生機,增強了該村黨支部及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底氣,凝聚推動了鄉村發展的強大正能量,為脫貧攻堅提供產業支撐,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