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按下運城“夜經濟”快進鍵?
《再現關公》演出結束后,演員們上臺與觀眾揮手告別
演藝小鎮項目,特別是關公劇場的運營,能為運城的夜經濟提供更豐富、更有品位的選擇嗎?甚至,我們還可以更樂觀地提問,這個項目能否真正按下運城“夜經濟”的快進鍵,最終推動運城旅游經濟和城市休閑經濟的提檔升級?
發展夜經濟,運城有什么?首先,我們有著便利的交通條件。四通八達、地天一體、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為運城夜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其次,作為旅游大市的運城,更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只要科學勾連、優化組合,完全可以做出一份相當不錯的大餐。
發展夜經濟,運城缺什么?我們缺少能提供更多體驗、更高品位、更多特色的文化產品,也缺少對文旅融合進行創新的保障體系。文旅作為特殊的產業,如何在政府重視、產業引導和社會資本投入之間把握好平衡,是個課題。就目前來看,我們運城還缺少成功的經驗,一切尚在摸索之中。
7月18日,鳳凰谷下,關公劇場內。
看著來自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的76名華裔青少年魚貫而入,站在入口的劇場負責人周立京滿臉都是笑。
這個已經投入上千萬元的劇場,只是周立京關公演藝小鎮的一期項目。項目給他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對他而言,每個前來體驗的游客,都是減輕他背上負擔的天使。
游客們觀看的沉浸式情景體驗劇《再現關公》,從今年春節開始試演出,目前還處于打磨階段。盡管如此,該劇還是在運城甚至周邊地市,激出了不小的浪花。
演藝小鎮項目,特別是關公劇場的運營,能為運城的夜經濟提供更豐富、更有品位的選擇嗎?甚至,我們還可以更樂觀地提問,這個項目能否真正按下運城“夜經濟”的快進鍵,最終推動運城旅游經濟和城市休閑經濟的提檔升級?
發展夜經濟
“劇場”補空白
周立京有著自己的演藝公司,業務范圍涉及晉陜豫多個縣市,在一些地市,其風頭甚至會蓋過當地的文工團,常年做著市里春晚的生意。
從普通演藝到旅游演藝,周立京有著自己公司轉型的需要。
前兩年,他在陜西袁家村做情景體驗劇《再現袁家村》,獲得成功,最高峰時來一個專列的游客,分乘幾十輛大巴前來觀看。
市里有關領導前往袁家村考察時,發現了周立京這個運城人。“咱們運城都還沒這個東西嘛,你是運城人,回運城也做一個嘛!”一位領導勸他。
于是,他回到運城,在鳳凰谷下一片24畝大小的土地上,啟動了一個叫做“關公演藝小鎮”的項目。小鎮包含關公劇場、特色小吃城、民俗演藝、關公文化周邊產品及地方農特產品展廳、城墻內的故事等子項目。關公劇場是一期項目,目前已經建成。
關公劇場排練的第一部劇就是《再現關公》。整個劇目分為3個場景,第一個場景通過真人秀與大屏介紹相結合的方式,對運城的風土人情、歷史名人進行直觀展示。第二個場景展示關公學習、婚配、除霸的經歷。第三個場景上演關公的結義、殺敵、成神等故事。
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就在于“沉浸式”。該劇執行導演張曉介紹,所謂沉浸式,即打破了傳統舞臺與座位的設置,處處皆舞臺、處處皆座位,使演出劇情在情理之中,演出形式在意料之外。往往觀眾所站所坐之處,忽然情節變化,一束追光打下來,才發現自己的邊上就是一個演員。或者觀眾正在看劇,忽然就有演員從人群中站起,開始故事的延展,觀眾儼然成為劇情的一部分。
該劇還融入了全息裸眼互動、升降舞臺、室內噴泉、夢幻激光等高級舞美,加上真水霧、煙霧、火焰、雪花、泡泡、花瓣等,增強了觀眾體驗感。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還匯集了舞蹈、話劇、歌曲、武術、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加入了大鼓、花傘、地方戲曲及運城多種非遺民俗文化藝術表現元素,使得劇目豐富多彩,更具運城味兒。其對誠信、正直、勇敢、義氣等河東文化的形象呈現,更是直擊人心,有些情節甚至讓人潸然淚下。
記者在現場看到,別說外地人,就連對這片土地非常熟悉的本地人,也同樣看得津津有味。
說真的,這種有文化內涵,對城市品位有提升作用,帶有明顯本土特色的演藝,運城非常缺乏。不說軟件,就連硬件我們都還有很多欠賬。運城人晚上出來能干啥?除了吃吃喝喝、看看電影、逛街、唱歌,好像也沒啥了。當然,若把夜經濟中的“口腹之欲”排除掉,純精神的文化消費項目,那就更匱乏了。
而且,這種匱乏并不是運城所獨有,視野放寬,臨汾、渭南、三門峽其實也是一樣。據說《再現關公》上演之后,不少來自三門峽的人也開車專程去看。
關公劇場以及整個演藝小鎮的建設,將給運城人夜間消費提供新的選擇,如果運營得當的話,可能會成為一個爆品,引領并助推運城夜經濟的興盛。
發展夜經濟
運城有什么
近段時間,北京上上下下,將“夜經濟”炒成了熱詞。
所謂夜經濟,即夜間消費,是一種新的產業發展模式,涵蓋商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旅游業、娛樂業等第三產業。僅就旅游業來講,不僅可以創造出新的旅游產品,還可以提升城市和景區旅游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游客的時間利用率,增加旅游新的體驗。對于一直發愁留不住人的運城旅游業來講,夜經濟還可以完美解決游客過夜的動機、消費、需求、滿足等一系列問題。
那么,發展夜經濟,運城有什么?
首先,我們有著便利的交通條件。運城機場正在進行機場航站區改擴建和飛行區改擴建,總投資將達21.9億元。目前航站區改擴建工程中的新建航站樓及連廊工程已完成90%的樁基工程,正在進行主體鋼結構的安裝工作,預計主體鋼結構12月底完工。項目建成后,運城航空口岸正式開放,運城機場將升級為4E級國際機場。
我們有著侯平高速、運風高速、聞垣高速、河運高速;還有著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再加上中心城區到夏縣、臨猗公交線路的開通,更是方便了三地群眾的往來。四通八達、地天一體、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為運城夜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其次,作為旅游大市的運城,更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
運城被稱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境內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近百處。關帝廟,鹽湖,舜帝陵,鳳凰谷,圣天湖,西侯度,永樂宮,普救寺,大鐵牛,李家大院,宰相村,司馬溫公祠……名勝景點星羅棋布、數不勝數。
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三個戰略定位”和“四大戰略目標”。其中,“在全國的發展格局中,運城要有強項”這一“全國定位”中,就有旅游業:打造華夏文明根祖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
運城立足自然稟賦資源、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薈萃資源“三大資源”,充分挖掘和傳承弘揚獨具特色的人類遠古文化、黃河根祖文化、農耕源頭文化、宗教信仰文化、河東民俗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六大文化”,統籌謀劃了“黃河板塊、中條山板塊、歷史遺存板塊、農業農村板塊”四大旅游板塊,再加上高標準舉辦了民俗文化旅游年、美麗鄉村百花節、關公文化旅游節、工博會、醫博會、果博會等“三節三會”,我們手中的“牌”不能說不豐富。特別是春節期間的燈展,以嵐山根、水峪口為代表的美食項目,都為運城的夜經濟打下了基礎,探索了道路。
為此,實施文旅融合的夜經濟,運城手中的好牌不少,只要科學勾連、優化組合,完全可以做出一份相當不錯的大餐。
發展夜經濟
我們還缺什么
法國經濟學家薩伊說過:“僅僅鼓勵消費無益于商業,因為困難不在于刺激消費的欲望,而在于供給消費的手段。”
目前,很多地方的旅游產品,都存在著同質化傾向,經常旅游的人可能都有過拿著錢不知道該買啥的困惑。其實這樣的尷尬,運城也有。
我們每年拿出不少的資金到外地搞旅游推介,在各大媒體做宣傳,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把外地游客引來只是第一步,最關鍵的是如何給游客提供服務并滿足需求。用薩伊的話來講就是,把游客的消費欲望刺激出來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做好服務供給,如何讓游客心甘情愿地花錢購買我們的產品、享受我們的服務、體驗我們的文化。這是發展旅游業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們存在很大短板的地方。
以周立京的項目為例,他有著很好的規劃,一期的關公劇場作為核心產品,二期餐飲住宿、文創體驗、特色農副產品等作為配套,很有市場前景。但最大的難處,是需要熬,熬過艱難的市場培育期。
“每個市場都是這樣,有著較長的培育期,如果有人幫助很快度過培育期的話,那就勝利了。如果堅持不到那一天,就那是死,就是失敗。”周立京說。
具體項目的運營充滿了投資、成本與回報的矛盾。資金限制了投入,產品不能做到最好,在市場上不能更好地打動人,導致市場培育時間更長;時間越長,資本的壓力就越大,就越不能保證投入,產品的質量就越低……最終成為“惡性”循環鏈。
從春節開始,關公劇場采用邊排練打磨邊對外演出的方式,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通過“回血”減輕資金壓力。
運營模式也是一個難處。經濟實體自然應該遵循市場規律,通過市場規則融資、經營、發展,但作為特殊的產業,如何在政府重視、產業引導和社會資本投入之間把握好平衡,是個課題。就目前來看,我們運城還缺少成功的經驗,一切尚在摸索之中。
還有就是硬件配套的缺乏。要過夜必須考慮住的地方,我們的住宿是足夠的,但只是滿足了吃和住,至于休閑娛樂,則乏善可陳。
如今我們城市能稱得上夜經濟的,如夜市、KTV、酒吧,還可以加上嵐山根、水峪口這些美食業態,但不能僅有這些,更高層次、文化意味更濃、品位更高、地方特色更明顯的項目,運城還不多。所以說,就算是關公劇場和《再現關公》可以火起來,但一個城市的夜經濟,可以從一個點上實現突破,但絕不可能僅靠一個點就能帶動起來,還需要百花齊放。
可喜的是,《再現關公》這樣的文化產品給了人不少希望。
雖然從小生長在運城,對運城的傳奇、名人也算熟知,但記者看劇時,也時有觸動甚至是感動,這就是文旅融合的作用。所以說,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真正了解一個地方,還得見人、見物、見生活,真正讓我們的文旅產品可親近、可觸摸、可體驗、可浸潤、可消費,《再現關公》之類的旅游演藝,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