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個抓手”助推畜牧業提檔升級
畜牧業是前連種植業、后連加工業的中軸產業,是打造農業全產業鏈的重要環節。走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生態為先、綠色發展的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之路,關系到運城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關系到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戰略目標的實現,關系到運城農業能否成為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強項。我們要提高站位,找準定位,在思想上“破冰”,在發展上“破局”,進一步理順思路,抓住重點,以市委“改革搶先機,發展站前列,各項工作創一流”為總要求,以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戰略目標,以“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為主要內容,聚焦“五個抓手”,強弱項、補短板、提素質,全力以赴推進畜牧業提檔升級,不斷提高畜牧業占農業產值比重和畜牧業占農民人均純收入比重,使畜牧業成為一個有奔頭的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新動能,成為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以豬雞產業發展為抓手,持續推進產業興旺。一是抓生豬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產業體量盡快進入全省前列。圍繞運城牧原、運城溫氏、長榮農科、德勤農牧等重大項目,確保規劃建設內容盡快建成投產達產。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家庭農場”“長榮家庭農場”等現代化養殖模式。爭取更多更大更好項目落戶運城。二是抓禽業龍頭企業生產,確保禽蛋產量在穩居全省第一的同時,逐步跨入中部地區領先位置。抓好晉龍、大象、粟海、晉星等區域內禽業龍頭企業日常生產,進一步完善“公司+農戶”生產模式,逐步加快禽蛋產量增速。三是抓飼草基地建設,繁榮牛羊驢等草食家畜養殖。加快推進飼草基地和“糧改飼”項目建設,擴大全市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種植面積,普及推廣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和草食畜標準化飼養技術。
——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為抓手,持續推進畜禽養殖綠色發展。一是構建種養循環體系。以“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為依托,積極引導畜禽養殖圍繞(靠近)果菜和糧食主產區發展,逐步構建“果菜(糧)—飼—養—肥—果菜(糧)”種養循環體系。二是開展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工作。通過以獎代補、PPP、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力爭全市規模以上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配套率達到9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三是總結推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在全市范圍內,總結推廣如“豐淋模式”“長榮模式”等適合我市發展的,接地氣、能操作、可復制的糞污處理和綜合利用典型模式,進一步擦亮運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名片。
——以三級防疫網絡為抓手,持續確保區域內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一是完善基層防疫隊伍建設。加強對基層防疫隊伍建設的組織領導,特別要做好鄉村兩級防疫人員配備、培訓和經費保障工作,提高對重大動物疫病的早期預防處置能力。二是加大動物防疫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重點提升鄉村兩級防疫工作裝備水平,通過公共服務主導和社會化服務依托相結合的方式,保證基層站所基礎實驗設備、交通工具和信息化辦公設備配置齊全。三是嚴格執行強制性免疫制度。對國家規定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和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按照“政府部門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要求,確保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
——以完善安全監管措施為抓手,持續保障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一是強化投入品使用環節監管。培育一批飼料、獸藥名優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加大對飼料、獸藥質量監督的抽檢密度,形成強有力的震懾效應。加強執業獸醫、鄉村獸醫準入和從業管理,強化畜禽規模養殖場落實執業獸醫和處方制度。二是強化屠宰檢疫與無害化處理監管。加快“智慧動檢”平臺建設。嚴格落實電子出證和“兩證兩章”制度。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提升集中處理比例。三是強化規模養殖場日常監管。督促規模養殖場規范生產管理、建立生產記錄、嚴格投入品使用等,實現畜禽產品生產過程可控,銷售渠道可查,產品質量可追溯。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為抓手,持續推動畜牧業提質增效。一是優化產業布局。全市畜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必須同禁養區和限養區的劃分相結合,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結合,同市委“一區五帶”的發展布局相結合,同全省中南部家禽優勢群劃分相結合,逐步構建規劃科學、布局合理、生產高效的產業布局。二是優化產業結構。在企業結構上,扶持一批養殖場、飼料廠、獸藥廠和畜禽產品加工廠,構建健全的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在產品結構上,加大對“土豬”“土雞”等優質畜禽品種及蜂、兔等特色品種的開發利用工作;在品牌結構上,引導企業走“三品一標”之路,優先打造一批如“晉龍”鮮雞蛋、“憨香”豬肉、“香萬家”鹵汁土雜雞等優質畜禽產品品牌。三是促進一二三產融合。鼓勵和引導畜牧企業發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帶動主產區畜禽產品就地就近加工轉化增值。積極發展畜禽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電子商務、農超(校、社)對接等現代營銷方式,打造實體虛擬、線上線下畜禽產品銷售新業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