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打好“教育強市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在全市教育大會上,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強調,要打好“教育強市牌”,讓運城教育事業的發展與大運城建設的“三個戰略定位”“四大戰略目標”緊密呼應,切實做到在全國有強項,在中部有地位,在全省站前列,繼續在全省保持競爭力,站穩第一方陣,成為運城一張亮麗的名片。這進一步明確了全市教育工作的方向、路徑和戰略目標,提振了信心、激發了干勁,凝聚起了打好教育強市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思想共識和強大合力。
教育是運城的一大品牌、一大優勢、一大特點。2017年以來,市委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我市各項事業發展的“先手棋”和“決勝子”,在深入調研、統籌謀劃的基礎上,明確提出打好“教育強市牌”這一重大決策,全市基礎教育繼續走在全省前列,高中教育的核心競爭力繼續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全市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對標教育現代化、高質量發展要求,對標國際、國內教育發達城市,運城教育存在縣域、校際之間高中辦學質量不平衡,職業院校“多、散、弱、小”,教育領域改革相對滯后,校長、教師隊伍活力不足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市教育高質量發展,嚴重影響了打好“教育強市牌”的進程和速度。
集中力量打好“教育強市牌”,前提是要牢牢把握新時代教育前進的方向。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推進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九個堅持”。在全省教育大會上,省委書記駱惠寧圍繞“九個堅持”,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領會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準確理解把握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堅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等“九個堅持”的內涵、要義和實質,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抓住機遇、超前布局,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對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市作出總體部署,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大運城建設的重要先手棋,筑牢建設教育強市這個基礎工程,不斷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集中力量打好“教育強市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加快教育現代化。市委提出打好“教育強市牌”,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運城的知名度和軟實力,增強運城發展的競爭力和硬實力。進入新時代,教育不僅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更要不斷創新、不斷進步,加快現代化步伐,始終走在時代的最前列。我們要用新理念新思想聚集最優質的資源辦教育,讓孩子們在運城就能接受到與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同樣的高水平教育,努力搶占未來教育的制高點,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要把智慧教育作為運城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強項進行打造,將創建“國家智慧教育示范區”與全市智慧教育示范區統籌規劃、統一實施,扎實提升智慧教育整體水平,讓更多的師生享受到智慧教育的紅利,真正在我市形成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智慧教育新生態。
集中力量打好“教育強市牌”,核心是推進全市教育改革創新走在前。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要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攻堅“深水區”、啃下“硬骨頭”,真正以改革激活力、增動力,努力把全市的教育越辦越好、越辦越強;要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緊緊圍繞“一區五帶”產業發展布局和大運城建設需要,深入推進國家級智慧教育示范區試點建設,大膽探索,勇于創新,著力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調整優化高校學科結構、專業設置,著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不斷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停舟一刻、千帆競過。全市上下要以“等不起”的責任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緊迫感,咬定目標,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奮力攻堅,集中力量打好“教育強市牌”,實現運城教育在全國有強項、在中部有地位、在全省站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