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縣“和文化”和儀征 “尚義求真”精神的激情共鳴
山西絳縣和江蘇儀征遠隔近千公里卻居然有許多相似,絳縣的“和文化”和儀征的“尚義求真”精神更成為兩地謀求發展的思想共振。
兩地概況相近。儀征是長江下游北岸唯一主城區依江而建的縣級城市,東連揚州,南與鎮江、南京隔江相望,是南京、鎮江、揚州三城之間的節點城市,全市總面積857平方公里,下轄9個鎮、137個行政村,人口56.6萬。絳縣位于運城市東北隅,中條山西北麓,地處運城、臨汾、晉城三市交界地帶,東部與翼城縣毗連,西部和聞喜縣接壤,南跨中條山與垣曲縣相鄰,北部自東而西由翼城縣、曲沃縣、侯馬市環繞,全縣國土面積996平方公里,轄8鎮2鄉、189個行政村,總人口30余萬。
兩地歷史都很悠久。儀征作為一座具有3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素有“風物淮南第一州”之美譽,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特別是“義”和“真”兩大特質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精氣神,成為儀征獨有的城市基因。儀征在西周時稱“義”,宋代稱“真州”,明代稱“儀真”。絳縣是堯的故鄉,“堯的傳說”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積高達500萬平方米的周家莊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最大的人類聚集地。西周初年是一個國家——倗國。后來晉國在此建都84年,留下了晉獻公墓、晉文公墓、晉靈公墓、車廂城等諸多遺跡。現存有國保單位10處。《左傳》中關于長壽“絳縣老人”的記載,是先秦歷史典籍中首次出現“縣”這一名稱,因此絳縣有“天下第一縣”之稱。
兩地文化異曲同工。儀征的精神是“尚義求真”。尚發展要義,求真抓實干;尚為民情義,求真心服務;尚道德正義,求真性仁愛;尚團結信義,求真誠共處。就“義”而言,春秋時有季札掛劍守信的“信義”、漁丈人舍身義渡伍子胥的“仗義”,宋代有三將喋血護眾生的“忠義”,民國有盛白沙護法蹈海的“大義”。就“真”來講,宋代儀征因熔鑄金像逼真而得名,從中可以看出儀征人做事認真、求真的傳統品德。絳縣崇尚的是“和文化”。在光緒年間和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曾有大批逃避水患的山東和河南人遷入,1970年代“三線”建設時,先后有8個軍工廠的眾多專家和技術工人遷入,無形中帶來了文化大融合。近年來,絳縣深入挖掘本地人、山東人、河南人和軍工子弟和諧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和文化”,引導群眾樹立起感恩之心、惻隱之心、是非之心、恥辱之心和誠信之心。
兩地發展的步伐同樣堅定。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多年來,絳縣和儀征都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堅持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力以赴促發展,做好自己的事,干好自己的工作。儀征,緊緊圍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儀征目標,主動順應新常態,自覺踐行新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著力做實基礎、做大總量、做優質態,經濟始終保持健康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推動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改革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綠色發展,營造宜居宜業新環境;推動民生共享,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推動政府建設,塑造清廉務實新形象。絳縣,緊緊圍繞“兩鄉五區”建設,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帶動產業轉型、項目落地、文旅融合、鄉村振興、改革開放和民生改善。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經濟結構;推進項目投資落地,壯大經濟總量;推進文化旅游融合,實現綠色發展;推進現代農業振興,增加群眾收入;推進改革開放搞活,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推進民生事業發展,增進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儀征較絳縣更加開放。“開放兼容”是儀征面向世界的城市氣質。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現代文化,都體現了兼容并蓄、廣泛多元的特征。唐宋時期,儀征就是漕糧、淮鹽的重要中轉港口;天南地北的人聚到儀征來,形成特色的地域名稱,即以姓氏為名的“營”與“集”的出現。改革開放以后,儀征正是以一種“開放兼容”的氣度,迎來了儀征化纖的落戶,幾萬外來人口的到來,在市民中掀起了由方言改說普通話的熱潮。當前隨著整車項目的落戶,給儀征帶來了更加國際化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儀征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和氣度,包容不同文化個性、不同思想觀念、不同風俗習慣、不同生活方式的四方來客,掀起新一輪學說英語、德語的新風尚。以全球化的視野,主動學習外來企業先進的經營理念、科學的管理方式和卓越的企業文化,吸收一切優秀文明、集聚一切生產要素,使之共生共存、交融升華,匯聚成推動儀征發展的動力源泉。
絳縣與儀征差距十分明顯。儀征區位優勢比絳縣強。儀征,地處水陸要沖、南北要津,歷來是淮鹽中轉的關鍵樞紐,被譽為“綱運喉舌”。擁有28公里長江黃金岸線,寧啟鐵路、寧通公路、滬陜高速公路、333省道、353省道、沿江高等級公路等交通線穿境而過,魯寧和甬滬寧輸油管道、西氣東輸天然氣管道在此交割,鐵路、公路、水路、氣路、油路“五路通衢”。絳縣,位于華北、西北、中原地區的結合部,周邊300公里內有運城、西安、長治、洛陽、鄭州、臨汾6個機場;(大)同—蒲(州)鐵路、侯(馬)—月(山)鐵路在絳縣均有支線和貨運車站;全縣北有晉(城)—侯(馬)高速、南有聞(喜)—(濟)源高速、西有大(同)—運(城)高速,一級公路貫穿全境。儀征產業基礎比絳縣好。已形成揚州(儀征)汽車工業園、揚州化學工業園區、儀征經濟開發區、棗林灣旅游度假區等四大園區互動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新材料、現代服務業齊頭并進的良好格局。亞洲最大的化纖原料生產基地——儀征化纖有限責任公司、大眾集團國內首個國際標桿工廠——上汽大眾儀征分公司、全國最大的內河中轉油港——南京港股份公司、臺灣第三大化工企業——大連化工、中外運長航集團金陵船舶公司等大型企業,以及西門子、飛利浦、東麗等世界五百強企業在儀發展。儀征生態資源豐富,擁有2個省級森林公園、4個旅游風景區,獲評國家生態示范市。規劃建設了220平方公里生態板塊,全力打造長三角都市圈“后花園”,棗林灣生態園創成省級旅游度假區,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9.3%。2018年省園藝博覽會、2021年世界園藝博覽會選址棗林灣,相關建設工作扎實推進。絳縣,初步形成“省域特色農產品加工區、新型能源集聚區、機械制造轉型區、通航產業示范區、文化旅游融合區”五大園區。以中信機電制造公司三個子公司(廠)為依托,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鑄造為主的鑄造產業集群。亞新科國際鑄造(山西)有限公司是由世界五百強企業美國卡特彼勒公司、美國亞洲戰略投資公司和中信機電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的企業,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工藝和鑄造設備。華晉冶金鑄造廠是國內大型鑄鋼企業,山西沖壓廠是以沖壓、焊接為主的大型專業企業,均可提供系列產品配套。恒通鑄造有限公司是專業生產和銷售離心鑄鐵排水管的出口創匯型企業,年產各類標準離心鑄鐵管10萬噸。絳縣是全國最大的山楂基地縣,華北地區最大的大櫻桃種植基地、梅花鹿養殖基地、山西省藥物培植基地、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儀征經濟總量比絳縣大。2018年,儀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8.3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0.92億元、全部工業開票銷售1173.97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2362元、20688元。絳縣,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35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2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2.87億元,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26116元、9745元。
對標儀征,絳縣經濟總量不大和質量不高并存,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產業結構亟待調整,轉型發展任務艱巨,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動力不強,高端裝備、新型能源等新興產業支撐能力不足;實體經濟活力不強,民營經濟發展不快,大項目新項目好項目不多,小項目聚集度不高;農業產業鏈條短、產銷銜接弱、質量效益低,資源優勢發揮不充分,農產品深加工層次較低,知名度高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不多,生物制藥類高新技術企業缺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不夠,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縣城生產功能、生活功能、消費功能有待提升;民生和社會事業欠賬較多;環保形勢依然嚴峻,污染防治壓力較大。
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兩鄉五區”建設,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夯實擔當之基、凝聚擔當之力、增強擔當之效,大干苦干實干,為全縣人民交一份滿意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