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巢鳳”成為村民致富“領頭羊”
盛夏六月,草木蔥綠。稷山縣昌順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隆作響,一片熱氣騰騰欣欣向榮的生產景象,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工作秩序一片井然。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崔衛蛋高興地說:“我們公司生產的多功能墻壁磚鉆頭現在不僅行銷浙江、廣州、山東等30多個省市,還跨國出口到越南、巴基斯坦,打響了稷山金剛石刀具品牌。今年年產值預計將達2000萬元,實現收入300萬元。”
產業興農富全村
今年38歲的崔衛蛋是清河鎮荊莊村人。他先后在承德、北京務工,帶著振興產業的夢想回到家鄉,成立了稷山縣愛民專業合作社。崔衛蛋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為當地油桃注冊“稷愛民”商標,愛民油桃獲得國家級無公害認證。他還創辦起3個果品交易市場,年銷售地方油桃800萬公斤,為農民創收70萬余元。依靠科技興農,大力實施現代化日光溫室大棚油桃種植技術,目前已發展大棚溫室25個,種植面積150畝。荊莊村村民僅種油桃一項戶均年收入5萬元,人均1.2萬元。合作社53戶成員比普通村民多收入5000元左右。
愛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崔水軍算了一筆增收賬:他家種了4畝大棚油桃,由于上市早,質量好,毛收入達15萬元,刨去打藥、澆水、施肥大約2.8萬元,每畝下來能收入3萬元,小日子過得非常滋潤。
崔衛蛋為村民找到了廣闊的市場,帶來了增收希望,許多村民紛紛加入崔衛蛋的愛民專業合作社,在崔衛蛋的帶領下奔走在致富的大路上。
創辦企業帶鄉親
稷山縣實施“鳳還巢”計劃以來,清河鎮組織能人多次外出學習考察,這讓崔衛蛋大開視野。回來后,他投資800萬元創辦起稷山縣昌順達有限公司,建廠房、試設備,經過艱辛的付出,崔衛蛋把自己的企業辦了起來。
辦企業光有機器不管用,還需要更多的人來操作。荊莊村三級傷殘軍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棟來到崔衛蛋的企業上班,每個月有3500多元的收入。青海招親上門女婿、貧困戶張元亮在崔衛蛋的企業上班,每個月有4000多元的收入,還不耽誤自己照顧病妻老母。張元亮現已在企業上班3年半,崔衛蛋還拿出8萬多元為他蓋起了5間平房。貧困戶張俊良,患先天性心臟病,不能干體力活,母親雙眼失明,哥哥嫂子智障,崔衛蛋就讓他做網上銷售,按業績計算,每年能掙3萬多元。
在公司辦公室,筆者看到了企業3月份一張工資發放表,上面清楚地寫著:崔振平5690元、聶福華3546元、張俊紅7436元、孫良果4011元、吉雪艷3790元……
“一個人富不算富,只有把全村的老百姓都帶富,才算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崔衛蛋如是說。
共建美麗新鄉村
兩年前,在支村“兩委”換屆選舉中,崔衛蛋當選為荊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上任以來,他圍繞“產業興、生活美、鄉風純”大格局,加快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為農村發展積增優勢。
產業興。為了增加村民收入,崔衛蛋扎實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先后打造了荊莊村大棚油桃、金剛石刀具致富產業。2018年,崔衛蛋爭取到旱作農業示范項目資金100萬元,用于支持油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農村產業發展。
生活美。生態綠,在全村范圍內持續掀起環境大整治攻堅行動和植樹造林,投資4萬多元,綠化通村路800米,栽植紅葉李和側柏上千株。路暢通,投資280萬元,開挖下水道、鋪設吃水管道,硬化通村道路和街巷4800米,方便村民出行和生活。文化火。投資10萬多元建起群眾文化活動廣場和舞臺,讓村民在文化娛樂生活中增強獲得感、幸福感。
鄉風純。該村成立新鄉賢理事會,弘揚孝德善美、尊老愛幼優秀傳統文化,逢年過節對全村70歲以上老年人進行慰問,開展評選好媳婦、好婆婆活動;投資28萬元建成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為中心15名留守老人每人每月補助50元。
今年5月,崔衛蛋榮獲運城市勞動模范和稷山縣“十大杰出青年”榮譽稱號。
在稷山縣,有一批像崔衛蛋這樣優秀的“還巢鳳”回鄉創業,他們有知識、有頭腦、有責任、有擔當,正是這樣一批優秀青年,加入支村“兩委”班子,推動了全縣脫貧攻堅走上“快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