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繪就開放發展“路線圖”優勢轉勝勢 腹地變高地
河南人喜歡說“中”,追根溯源是坐擁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何在經濟全球化的快車道上,推動區位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新時代給予河南答案: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加快構建內陸開放高地。
6月12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于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加快構建內陸開放高地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把河南的優勢變成勝勢,推動內陸腹地變身開放高地,加快形成功能齊備、要素集聚、產業繁榮、互聯互通、環境優良的全面開放新格局。
拓展新空間
空陸網海“四路協同”
智利果園的車厘子,只需要19個小時,就可以出現在河南人的餐桌上,這是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帶來的變化。
空中、陸上、網上、海上,河南依次打通了“家門口”的四條路,同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聯系,食品、服裝、化妝品、零部件在這里完成“世界—河南—中國”的分撥軌跡,成為“一帶一路”的重要中轉站。
《意見》指出,抓住“開放通道”這個支撐點,加快建設多式聯運集疏中心,開展多式聯運創新監管試點,建設全省統一的多式聯運運營服務平臺;推動通關與物流“并聯”作業,推行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實施無紙化審批、聯網核放等便利通關措施,大幅壓縮通關流程和辦理時限;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機構與我省深度合作、結果互認。
創造新優勢
產業疊加“五區聯動”
俯瞰中原,依次向東、向西、向南、向北,包含5省30座城市的跨省級行政區域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正在28.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鋪展開來。
“航空”“自創”“自貿”“跨境”“數據”……功能定位各有側重的5個國家戰略,在更大范圍內整合發展資源,在中原城市群的綜合載體里相互聯動,推動河南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再上新臺階。
《意見》指出,要抓住“開放平臺”這個突破點,加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電信、文化、旅游等領域對外開放壓力測試力度,積極申建內陸自由貿易港;加快鄭洛新·中關村雙創基地建設,探索建立“成果中關村、轉化鄭洛新”的常態化合作機制;持續擴大進口水果、肉類、汽車、糧食、國際郵件等口岸業務規模,爭取藥品進口口岸獲批投用。
尋求新機遇
擦亮營商環境標識
“聽說注冊登記需要蓋32個單位的公章,帶一厚摞資料,然后再等上十天半個月,但到這兒一問,才知道根本不用那么麻煩。”來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投資的外商說。
從多個窗口受理到一個窗口受理,從“等到暈厥”到1小時辦結,從材料填到“手軟”到一張身份證通行。辦證提速的背后,是河南對標對表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激活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阿基米德支點”。
《意見》指出,要抓住“開放氛圍”這個發力點,嚴格落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原則管理;高標準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抓好“單一窗口”標準功能應用和特色功能優化,推動共同數據標準、共享數據信息、協同監管服務;在國際化社區和國際化企業集聚的重點片區開辦國際學校、開設國際課程和配置國際醫療機構,提供與國際接軌的教育、醫療保障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