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鼓樂舞詩《大河之東》驚艷復旦校園
5月22日晚,上海復旦大學相輝堂里叫好聲一片,山西運城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正在這里舉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由我市傾情打造的大型鼓樂舞詩《大河之東》首次走進上海。一幅五千年文明綿延的圖卷驚艷了復旦校園,給在場的500余名師生和來賓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上海復旦大學副校長陳志敏在活動前與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志峰和副市長陳竹琴座談。在滬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的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鄭中夏參加活動。
1947年落成的相輝堂是復旦大學校園內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筑,是復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其命名來源于馬相伯和李登輝兩位先生的名字,他們分別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和重要建設者。
活動開始之前,王志峰、陳竹琴與陳志敏進行了座談,雙方就文化交流、學校支教、課題研究、建立研學基地等進行了深入交流。王志峰將象征舜帝德孝思想、取自舜帝公園4000余歲大柏樹下的圣土和一幅舜帝生平剪紙贈給校方。
相輝堂里,首先播放的“古中國·大運城”專題片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運城獨特的自然資源、豐厚的歷史文化、杰出的歷代名人。接著,陳竹琴把舜帝關公忠孝文化游、鸛雀樓大唐陪都文化游、永樂宮道教文化游、后土祠黃河根祖文化游、裴氏宗祠古代將相文化游、舜耕歷山原始森林生態游共6條精品研學線路介紹給了觀眾。鹽湖、永濟、萬榮、聞喜4個縣(市、區)的領導以PPT或視頻的方式進行了相關主題推介,解州關帝廟、鹽湖、普救寺、鸛雀樓、李家大院、后土祠、裴氏宗祠等一批經典研學勝地吸引著觀眾的目光。
隨后,《大河之東》大型鼓樂舞詩專場演出正式開始。該劇以華夏文明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和名人故事為題材,通過鼓、舞、戲、歌等民間藝術形式,講述了河東百姓從遠古到現代五千年的歷史文明進程。該劇自開排以來倍受市委、市政府的重視,經一年多的時間打磨而成,此前在深圳演出就震撼了鵬城觀眾。此刻,精彩的故事、精美的鼓樂、唯美的舞臺效果再次驚艷滬上,令觀眾耳目一新,引起現場陣陣掌聲和叫好聲。師生們紛紛稱贊,此劇主題之鮮明、舞臺效果之精美、場景之宏大、編排水準之高,足以媲美一些國家級的舞劇。
王志峰在會上致辭說,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復旦大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校。
運城是上古虞舜大帝的主政和卒葬之地。復旦大學校名正是源自舜帝所賦的《卿云歌》。他說,我們帶著運城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華北走進華東,從最古老的“古中國”走進最現代的“大上海”,走進復旦大學,走進相輝堂,是希望尋求傳統文化的時尚表達,用交流互鑒的方式,在上海這個創新之城,找到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創造的新載體、新媒介;是希望彰顯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價值理念,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用明德引領風尚,以精品奉獻人民,努力彰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價值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希望實現地域文化的全球共享,運城的地域文化屬于運城人民,也屬于全國人民,屬于中華民族。我們都有責任奉獻智慧,可以一同來挖掘,一起來弘揚,共同推動運城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活動還對“運城文化云”平臺進行了推介,讓更多的人通過此平臺了解運城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