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謀略:想要別人乖乖聽你的話,領導者必須在這些方面占據優勢
拿破侖曾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人們的心理,大家都不希望自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都憧憬著自己有一天能成為“一呼百應,萬人景仰”的領導者。然而想成為“人上之人”并不是那么容易,從古至今只有極少人實現了這個目標,而管仲就是這極少數人之一。他認為,只有在這幾個方面遠遠超過別人,才能夠讓別人對自己的領導心服口服。
1.人際關系的把控
管仲首先提出:“察數而知治。”就是說,作為領導者一定要把組織內部的各種關系及其力量對比等情況摸清楚,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加以駕馭。領導者之所以能夠影響他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其能夠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之中占據主導地位,能夠成為人際網絡的樞紐和節點。劉邦之所以能夠成為“沛公”,很大程度就因為他在沛縣形成了一個小圈子,并且使自己成為這個人際網絡的樞紐。
2.高端工具的使用
管仲講:“審器而識勝。”其實就是建議領導者要善于借助高端的工具來展示自己的實力。為什么現代人喜歡秀豪車、秀一些價格昂貴卻沒有太多使用價值的奢侈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通過這個“物質比拼”的方式,來把自己與普通大眾顯著地區分開來,來震懾別人想與自己平起平坐的攀比心理。
3.智慧思維的產生
俗話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領導者之所以能領導別人,從功能上來講是因為他要比別人更聰明,更有經驗。管仲對此也有同感,他指出:“明謀而適勝。”就是要求領導者一定要重視精神力量的建設,在智慧和思維方面要取得對于下屬的壓倒性優勢。怎么做的這一點呢?第一,要比別人看得遠,前瞻性地收集信息和資料;第二,要比別人想得深,要對關鍵問題從不同角度來反復思考;第三,要比別人穩得住,不被外在因素和自身情緒所影響。
4.個人形象的塑造
管仲最后提醒領導者一定要重視自身的形象塑造,他提出:“通德而天下定”。因為只有強大而仁慈的力量,才能夠讓人在服從的同時心生感激之情。如果領導者不重視這一點,就會像曹操一樣被打上“奸雄”的標簽,稱為別人茶余飯后攻擊的對象。而劉備非常注意這一點,因此無論怎么落魄,都會有高人在關鍵時出手相助。
“學習改變命運”,并不是說只要拿到一個文憑就大功告成了,而是指在思維和智慧方面與別人相比要取得優勢。只要我們這種相對優勢積累得足夠大,不愁沒有機會“出人頭地”。
——摘自《謀略與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