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會圣火在西侯度遺址成功采集!運城進入“二青會時間”!
采火少女引燃火種盆
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相聚,這是一次跨越180萬年的重逢。3月28日上午,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圣火采集儀式在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西侯度遺址舉行。通過采火少女、太原籍國家藝術體操運動員張豆豆之手,二青會圣火成功采集,網絡火炬傳遞活動同時啟動。從4月1日起,圣火將通過網絡在全國傳遞,最終回到三晉大地與實體火炬同步進行傳遞,并在二青會開幕式上點燃主火炬。
9時30分,在莊嚴的國歌聲中,二青會圣火采集儀式正式開始。儀式現場,20對青年男女莊嚴肅立。音樂聲中,男子敲響大鼓,并隨之唱誦;漸漸地,女子跳起舞蹈,與男子一同祈愿……上午十時許,一道陽光透過西侯度遺址的一線天照射進采火洞,匯聚到采火器中,火苗漸起,引燃了采火少女張豆豆手中的采火棒。
采火少女張豆豆走向火種盆
張豆豆高舉采火棒,在6名圣火少女的陪同下,從采火臺上緩緩走到火種盆臺前,點燃了火種盆中的二青會圣火。至此,備受矚目的二青會進入倒計時階段,山西進入“二青會時間”。
圣火采集儀式只有短短的一個多小時時間,你是否和記者一樣意猶未盡?沒關系,聽我給您講講儀式背后的故事。
采集圣火儀式現場
眾所周知,西侯度是已知世界最早的人類用火遺址地。180萬年前,西侯度古人類依靠洞穴和樹木繁衍生息,是人類文明之火的源頭。選擇在此處舉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圣火采集儀式,深刻體現了對人類文明和中華文明的虔心禮贊,體現了薪火相傳、青春不息的內涵。可在西侯度采集圣火的原因并不僅僅如此。
當我們將目光拉高,從整個華北的視角來看,西侯度遺址所在地芮城縣正好臨近黃河“幾”字拐角處,而火種采集儀式所在地古稱“人疙瘩山”,是“岳瀆相望”最佳觀景點之一。在人疙瘩山之上向南望,可見西岳華山;而西南側,則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靜靜流淌。“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如果說山西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搖籃,那西侯度絕對稱得上是搖籃的“搖籃”。
如此看來,選擇西侯度遺址作為圣火采集地,不僅是天經地義,更是眾望所歸了。
現場演出
圣火采集儀式雖然簡短,但是卻處處體現出中國元素。
儀式演出環節以“天火同人”為靈感,舞蹈中用黃河岸畔的鼓聲,敲響了三晉大地,連通了古今華夏。不同于以往賽事選擇在開闊的平臺點燃圣火,二青會圣女模擬西侯度古人的生活方式,在一線天洞內采集火種,整個采火過程古樸大氣、簡約圣潔,詮釋“開天辟地,薪火相傳”的內涵。西侯度文化是人類使用天然火時代,是天人合一的示范,當圣女將滿載傳承的火種盆點燃的剎那,古老的文明之火與青春之火交相輝映,碰撞出新時代的火花,寓意中華民族上下齊心,凝心聚力,天下大同。
此外,火炬傳遞方式更是別出心裁。采集儀式現場有6棒火炬傳遞,從火種盆至現場觀眾區,全長約2.5千米。其中,第二棒火炬的傳遞采取高空速降方式,時代新人黃剛手持火炬,從60米高的觀景臺速降而下,他所經過的土地濃縮了千百年不同的斷代地層,盡顯遺跡風貌,突出人類探索前行的過程中,尋找光明的勇氣堅定,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采集儀式上的第三棒火炬手,由西侯度遺跡發現者后代、舊石器考古專家王益人擔任,代表著后人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設計師閻旭晨
每逢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圣火采集都是“重頭戲”。作為圣火的載體,火炬自然成為焦點。據了解,二青會火炬“山河”由太原日報傳媒集團的首席設計師閻旭晨擔當設計。
“山河”火炬有何寓意?閻旭晨介紹,在“山河”的設計中將山西的歷史地理文化等諸多元素融合一體,給人以莊重、高大、現代的時代感。火炬炬身采用藍色象征青山,環繞的線條采用綠色象征綠水,既莊重典雅,又賦予了無限的聯想空間。其頂部造型為體現主辦地山西地域特征的山河造型,起伏的山峰傲立炬首,不僅代表了運動員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也預示著山西這座華夏文明的搖籃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而喻示河流的線條環繞炬身象征著永久與和諧。在炬頭點綴的紅色圓球象征紅日初升,傳遞出紅色江山和青年中國的概念,既預示本屆青運會是一場青春的約會、拼搏的舞臺,也象征著本屆青運會將成為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新人大盛會。
怎么樣,這樣的“山河”你喜歡嗎?
看了圣火采集儀式,
你是否會有疑問,
現場傳遞的6名火炬手有何能耐?
是什么讓他們獲此殊榮?
聽我慢慢道來。
第一棒:董棟
中國國家蹦床隊運動員。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男子蹦床冠軍,實現山西省奧運會個人項目金牌“零”的突破。從一個省隊運動員到世界冠軍,22年間,他將世錦賽冠軍、亞運會冠軍、世界杯冠軍、奧運會冠軍等國內外大小蹦床賽事冠軍收入囊中。
第二棒:黃剛
39歲,時代新人,山西天龍救援隊副隊長。2015年被山西省總工會榮記個人一等功,被共青團中央多次提名“向上向善好青年”。熱心公益活動,曾參加雅安地震、魯甸地震、省公安廳委派山陰蝴蝶谷救援等41次救援活動,并在救援裝備方面獲得發明專利5件、實用新型16件,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等比賽中先后獲得獎項6個。
第三棒:王益人
59歲,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與父親王建,長期從事舊石器考古研究。主持了西侯度遺址的發掘,在舊石器考古學領域成績斐然,貢獻突出。曾獲中國舊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裴文中獎”和“第九次山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第四棒:樊志勤
40歲,太原重工理化檢定中心科長。時代新人,晉陽工匠,2019年1月上榜“中國好人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組部首屆“大國工匠”國情研修班學員。他從一名普通電焊工成長為太重的技術帶頭人,是山西省工匠精神代表人物。
第五棒:宋璽
25歲,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學生。2015年攜筆從戎,作為唯一一名女陸戰隊員加入中國海軍第二十五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執行護航任務。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將個人夢想融入國家夢想,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青年形象。
第六棒:李政
19歲,山西省運城市臨猗縣人,山西跳水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從2017年開始,他多次在國際泳聯跳水系列賽、游泳世錦賽、跳水世界杯、世界青年跳水錦標賽等比賽中獲得冠軍,是我省青年運動員的代表人物。
怎么樣,
看了他們的事跡,
你是不是在心里寫下了一個
大大的“服”字?
圣火采集儀式舉行的同時,二青會網絡火炬傳遞活動也啟動了。吉祥物“青青”手中的網絡火炬被最后一棒火炬手李政點燃,實現火炬傳遞由實轉虛,拉開歷時130天、史上最長的一次網絡火炬傳遞的帷幕。4月1日起,網絡火炬將由一青會的舉辦地福建省開始,按照順時針方向,依次在除山西外的全國33個省級行政區各傳遞一天,最后由運城進入山西,在省內與實體火炬同步傳遞。
最后一棒火炬手李政點燃吉祥物“青青”手中的火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