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聲化良策 履職助發展
一條建議,一份民心,一個期望。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期間,陜西代表團代表以高度的履職熱情和責任擔當,緊扣經濟社會發展脈搏,圍繞人民群眾重大關切,積極履職,建言獻策,向大會提交建議186件、議案19件,創近年來數量新高。這些具有調研基礎、合乎法律規范的議案建議,既涉及國家各領域建設,又聚焦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充分彰顯著陜西代表團代表的履職水平。一年來,一件件議案的辦理、一條條建議的落實,回應了人民群眾期望,增加了代表履職信心,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
集中民智
反映民意
代表建議的背后,是“海量”民聲民意的匯聚。調查研究是人大代表提出建議必須要做的“基本功”。
去年11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熊群力來陜開展聯系代表活動。作為陜西代表團代表的熊群力,與所聯系的在陜全國人大代表沈泉、趙平、何菲進行了面對面交流,圍繞國有企業改革、生態環境保護、城市綜合治理、代表作用發揮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溝通。熊群力對代表們在閉會期間加強學習、聯系群眾、積極履職表示充分肯定,同時表示,將梳理這些來自一線的意見建議,通過多種渠道向全國人大或有關部門反映,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和民意基礎。
這僅僅是在陜全國人大代表傾聽民聲、反映民意的一個縮影。代表們通過在閉會期間視察、調研、座談、走訪等形式形成的議案和建議,承載著人民群眾的囑托和期盼,凝結著代表的心血和智慧。去年,昝林森代表通過走訪調研和座談交流,精心準備了8份建議并提交大會。建議內容涉及改進高等教育考核評價工作、綜合治理農村垃圾問題、培養鄉村振興農科類人才、加強高校大學生“三創”工作、加快建設大學技術轉移體系等,受到全國人大和相關部委高度重視,辦理成效顯著。一年來,除了列席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和省人代會外,昝林森代表還參加了多次省內外視察和調研活動。他坦言,自己關注社會和民生的視野不斷拓展,深入基層一線調研的主動性不斷增強,把握社情民意的能力不斷提高。今年,他還將帶著更多行業問題和民生話題上會,努力做到“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
人大代表通過提出建議的方式積極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去年,田浩榮代表提出的關于提高產業工人社會地位和待遇等建議,得到有關部門積極回應。“中央去年出臺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意見直指技術工人的利益問題并推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政策,極大地提振了技術工人的信心。”田浩榮代表說,今年上會,他依然關注加強工人隊伍建設等問題,依然要為產業工人“代言”。
建真言
獻良策
出實招
2018年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第一年。新一屆在陜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熱情高漲,所提議案建議緊扣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聚焦打好三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同時瞄準新經濟、新業態,前瞻性、針對性都很強。
“在關注老年人物質生活保障的同時,更應關注老年人特別是空巢、獨居老年人的精神撫慰工作。”去年,郭曉燕代表的建議關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她建議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完善老齡政策制度、發展老年服務產業,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生活需求。她還提出提高養老行業整體服務水平等具體建議,得到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懇切回復。“建議辦理過程中,有關部門反復征求各方面意見特別是我個人的意見,并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作出詳實有據的答復。相關部門作風務實,意見辦理時效性強,解決方案切實可行,讓我深感一定要履行好代表職責,對得起群眾的信任。”
去年全國兩會上,我省代表審議提出的“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有序流動”“推動地方高校深化改革和內涵式發展”“深入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試點”等意見建議,被體現到修改后的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和預算報告中。許多代表的意見建議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現場答復或書面回復,充分展示了陜西代表團代表的責任擔當和履職水平。
已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史貴祿,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多份議案和多個建議,其中有4件議案已經進入立法程序。去年11月7日,全國人大環資委相關負責人專程來陜,就史貴祿代表領銜提出的關于制定新能源汽車管理法、商品包裝管理法、地下水資源保護法等議案召開現場辦理座談會,推動議案進入立法程序。史貴祿說,每一份議案、每一件建議,都匯聚著廣大人民的力量,這是國家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不竭動力。
民有所呼
政有所應
提交建議是人大代表行使民主權利和議政決策的重要方式。各有關方面尊重人民主體地位,支持代表依法履職,增強建議辦理實效,切實推動解決問題,使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發揮。
“要切實解決農村群眾出行困難的問題,明確建制村通客車的公益屬性和責任主體,加大在運營、安全監管及資金補貼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去年,全國人大代表王曼利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發展通村客運的建議引起交通運輸部有關方面高度重視。交通運輸部將這一建議作為重點進行辦理,密切聯系財政部、銀保監會等部門,認真研究落實舉措。去年6月初,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還邀請王曼利代表赴四川參加農村客運專題調研,就關鍵問題深入交換意見。“這是著力推動問題解決的務實做法。”回憶起那次調研經歷,王曼利深有感觸地說。去年,從中央到地方,在農村客運支持政策和財政補貼機制上都有“大動作”,以確保農村客運開得通、留得住、有效益、可持續,這讓王曼利很欣慰。
從“加大黃土高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支持力度”,到“加大革命老區脫貧攻堅工作扶持力度”,再到“在陜西銅川創辦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學院”,去年,楊長亞代表提交的3份建議,都得到了迅速回應、積極辦理。“財政部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指出建議很有針對性、建設性,并將其寫進修改后的財政預算報告中;國家發改委商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聯合出臺了相應扶持政策措施,對革命老區和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支持力度明顯加大;教育部與銅川市進行了多次深入溝通,對建立學院提出了明確思路。”全國人大和國家部委對代表建議高度負責的態度、對辦理工作一絲不茍的精神,令楊長亞深受感動。他說,“代表建議的質量,決定著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作為代表,必須站位全局、緊跟時代、深入實際、加強調研,才能提出有分量、有見地的建議。”今年全國兩會上,楊長亞結合平時調研工作并深入思考,準備了多份建議,力求在國家層面爭取更大支持。
一份份有理有據、切中時弊、操作性強的建議落地生根,一個個事關全局、影響長遠、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得到解決。這兩天正在參加集中視察的在陜全國人大代表紛紛表示,將努力用高質量的建議把人民群眾的呼聲和期盼帶到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