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提出要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堅定不移地建設制造強國。這對我們“走進新時代,建設大運城”指明了工作重點和前進方向。
一、先進制造業是建設大運城的必然選擇
先進制造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產業,既包括新技術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包括利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流程、材料和新管理模式等改造提升后的傳統產業。
運城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區域交匯處,是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中心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中原經濟區和晉陜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三大國字號政策品牌疊加的區位優勢。但以制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一直發展緩慢,產業優勢不明顯,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沒有形成集聚效應和產業鏈幅射帶動,大而不強,嚴重依賴資源,是轉型跨越發展的“瓶頸”。
為了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創新動能不足、產業優勢不明顯等問題,必須緊緊盯先進制造業,牢固樹立制造立市、制造強市這個長遠目標,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
目前,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支撐我市制造業快速發展的礦產資源優勢、國企改制后退下來的人才優勢、農村發展滯后帶來的用工成本優勢等生產要素優勢日益弱化,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引擎,更多的是靠技術創新和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只有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提高先進產能的比例,才能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的中高端集聚,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破解制造業供給側的結構性矛盾,擴大有效供給,從而帶動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服務業及人力資源的協同發展,為建設大運城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先進制造業也是大運城建設中的短板
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三個發展計劃”,奮力實施“3515重大工程項目”,使全市制造業水平穩步提升,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也取得了中車集團永濟公司的機車電機、風力發電裝備,大運公司的重卡汽車、中信機電公司的主戰坦克等一批標志性產品,涌現出一大批轉型意識強、稅收貢獻大的優秀企業。但多年來形成的產業結構問題,制造業優勢主要是煤焦鐵鋁等原材料工業,先進制造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發展緩慢,占比較低。
納稅額是一個企業生產活動的晴雨表,是企業經營狀況的集中反映。以2018年入圍全市納稅額前100名的企業分析,各類制造業企業達到56家,納稅額71.35億元,分別占比56%和77.3%;服務業企業入圍44家,納稅額20.93億元,分別占到44%和22.7%。
在制造類企業中,鋼鐵類企業共入圍5家,納稅額21.33億元,分別占到制造業企業和納稅額的9%、30%;焦化類企業共入圍12家,納稅額14.2億元,分別占到制造業企業和納稅額的21.4%、19.9%;煤炭類企業入圍6家,納稅額14.43億元,分別占到制造業企業和納稅額的10.7%、20.2%;鋁加工業及鋁礦7家,納稅額7.44億元,分別占制造業企業和納稅額的12.5%和10.4%。煤焦鐵鋁四大行業,提供制造業領域最基本的原料,共入圍企業30戶,在56戶制造業企業中占比53.6%,納稅額占到制造業企業的80.5%。盡管四大行業有先進產能,但比例較低,我市制造業還是以煤焦鐵鋁最基礎原料堆積起來的原材料初級加工業,仍然跳不出原料供應商的范疇。
真正的裝備制造業僅入圍4家,分別是中車集團永濟電機有限公司、亞新科國際鑄造(山西)公司、東睦華晟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豪鋼鍛造股份有限公司,納稅額2.35億元,分別占到制造業企業和納稅額的7.1%和3.3%。大運汽車等沒有入圍。在整個制造業中入圍企業數量較少,納稅貢獻較小,充分說明裝備制造業企業面臨的經營困難較多,壓力較大,發展環境更趨復雜,也可以說是發展中的短板、建設大運城的最大阻礙。
三、凝心聚力,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基地
一要立足本市制造業發展現狀和產業要素特色,制定好一個切實可行的行動規劃。要根據《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大力發展“互聯網+”在制造業的應用,把發展先進制造業基地作為我市工業立市、制造強市的戰略舉措,通過實施傳統支柱產業提檔改造、高成長性制造業引進發展和新興產業培育等發展路徑,盡快培育一批在同行業中技術先進、市場占有率高、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和產品,突出地方制造業特色,形成亮麗的地方名片,提升在中西部內陸城市中的競爭實力。
二要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傳統行業的前沿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把存量改優。沒有落后的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沒有破產的行業,只有破產的企業。要充分用好我市現有產業格局的比較優勢,引導企業特別是納稅額排名在前100名的優勢企業,不斷推進產學研融合力度,不斷挖掘企業創新潛力,面向全國同行業一流水準,持續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提高產品性能,實現綠色制造、高技術含量制造、高效益制造。
三要做大做強市場潛力大的制造業集群和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制造業增量。重點是抓好應用性研究和大產業的延伸配套,做到跟蹤前沿技術不落伍,建立完善的區域服務體系,促進人才、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向優勢區域集中。重點抓好優質鋼特種鋼、煤焦油化工、新能源重卡汽車及特種行業用車、高能電機、風力發電、鎂合金材料、新型化工等領域的創新突破,通過夯實基礎、跨界聯合、輻射帶動等路徑,推動重大技術突破和關聯技術升級,打造一批在全國同行業中具有領先作用和影響力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進一步擴大影響力和引領力,形成頗有區域特色的運城品牌。
四要大力實施制造業的“引才計劃”,引進培育創新型人才。要加大制造業專項招智引才優惠政策力度,建立多層次的研發、制造和管理人才引進體系,拿出專門崗位和編制,拿出預期市場份額,加大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引進培育力度。要圍繞我市重點產業和優勢企業,引進重大難題突破和高新技術發展人才,培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形成頗有我市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和“硅谷”,逐步形成研發專區,力爭每年引進一到兩個行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通過“引進一個人才,帶出一個團隊,辦起一個企業,形成一個高新產業”的模式,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每年扶持一到兩個創新項目,孵化新興產業,帶動整個區域經濟發展。
五是加強領導,為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要在政策層面,定期發布制造業產品導向目錄和鼓勵發展重點,引導和鼓勵先進制造業健康發展。為促使新興產業和高端產品落地,要協調落實重大政策措施,提供多方位的生產要素支持,在財稅政策、融資擔保支持、土地、水電保障等方面,傾斜照顧,大力扶持。要采取特事特辦、一事一議的特殊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先進制造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做好相關政策的有機銜接和配套落實,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推進先進制造業優先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