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價值來自于持續不斷的創新
01
企業的價值需要持續創新能力
張瑞敏認為,企業需要一個生態系統,讓企業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才有可能讓有限的游戲轉變為無限的游戲。這一觀點與西蒙尼西塞羅“價值來自于生態系統”的觀點有相似之處。他認為,每個企業都是生態系統中的一部分,如果企業不在生態系統中,就沒有任何價值,如果在,它就會利用這個生態系統來創造價值。
西塞羅是意大利著名生態戰略家,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建造平臺組織,如何進入數字化未來,如何讓組織或企業具備生態系統的能力,使其更具活力。
如今,我們處在工業時代向平臺時代、或后工業時代轉化的階段,原本更關注大范圍營銷管道式的商業模式,無法讓企業保持持續增長。在技術、市場雙方面的驅動下,由不同公司組成、從管道轉向平臺結成網絡的企業,才更適合如今的市場環境。從技術方面來說,技術的廣泛滲透驅動產生了更多的生產者、組織者,這些人能夠利用工具或者為消費者帶來工具,滿足驅動者、促進者、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將更多的生產者、消費側個性化需求結合起來也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組織,不斷連接成網絡。從市場方面來說,如今的市場是一個數字化的市場,類似于金字塔架構,且市場體系正在不斷出現這樣的模式。這些數字化的市場都具備最大、最基本的底層設施、聚合器、價值鏈三個部分。底層基礎設施是提供可重組的元素、模塊,具備矢能,可以創造更多的聚合策略。聚合器可以叫做平臺,負責連接生產者、消費者。價值鏈可以看作市場,也就是生產者于消費者互動的層次。因此,西塞羅認為,我們需要從原有的用戶中心體系轉變為以生態系統為中心。
價值來自于生態系統,而不是組織。這說明,能夠持續創造價值的是一個創新引擎,未來的感知引擎。反映到企業身上,也就是企業要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
將時間推到一萬多年前,傳統的物品經濟學完全適用。在當時的情景環境下,對人類威脅最大的是同類,學習的是與內部合作,與外部抗爭。用心理學機制解釋,這叫做“我們”和“他們”。但是在當下的環境中,用韋爾斯巴悖論來解釋,可能更合適。人越多,每個人能夠分到的資源就越少。但放在今天來看,每個人都可以創造更大的生態系統價值,意味著更多的人能夠找到更多的創意、想法。正是這些思想、創意推動人類的進步,且從物品限制、人性發展兩方面超越了物理限制。因此,保羅認為“價值來自于思想和創意”。用保羅所研究的“內生增長理論”解釋,就是說,內生增長不是內部人員增長,或靠內部人員去增長,而是把生態系統當中每個人內在的潛力發揮出來。
綜合兩者的觀點,其內在的一致性在于,價值需要持續不斷的創新。
02
將人的價值最大化
如同戰爭史上的一句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創造結果。只有人,才是創新的主角。
但是,企業往往把成果當作第一,把人放在了后面。如西方企業的口號,通常是股東第一,從來不會說員工第一、員工價值第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的長期利潤是員工創造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而股東是分享家,并不能創造價值。因此,一家企業想要持續擁有創新能力,實現長期利潤,依靠的是員工長期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海爾的認知與別的企業不同。
很多人以為物聯網只要在產品上安裝設備硬件傳感器,連接起來就可以了。但是,海爾對物聯網的認知不同。海爾認為,這種用戶之間的情感傳感器,才是物聯網時代的傳感器。產品傳感器只能獲取大數據,但實際上,物聯網真正需要的是每個人個性化的小數據。因此,“將人的價值最大化”是海爾“人單合一”商業模式的核心,也是海爾在對人的認知方面,與眾不同的地方。
一般而言,傳統企業的員工,通常扮演雇傭者、執行者的角色,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員工自我價值的發揮,限制員工的創新能力。但在海爾,員工不是傳統企業的員工,而是變成了自主人、自主創新。“單”也不是傳統企業的顧客。傳統企業的顧客大都是匿名顧客,在產品賣出后,產品的買主是誰,買主對產品的感受體驗如何,幾乎與賣家無關。在企業的年終會上,關注的是產品增長了多少、銷售額增長了多少,很少關注用戶如何。但是,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則是將匿名的顧客變成了可交互,將原本偏一次性的交易變成了有交互、體驗升級的終身用戶。
兩者綜合起來來看,就是讓員工變成創客。創客的任務就是創造終身用戶,創客創造的終身用戶價值越大,創客的價值越大;終身用戶價值越小,創客的價值也就越小。如果創客不能創造終身用戶的價值,那么創客就失去了價值,沒有存在的必要。就像保羅對人單合一的理解一樣,“我是一個員工,我的工作是為你創造價值”。
03
人單合一,今后可能的商業管理范式
如今的海爾,正處在能否完成一個完整商業模式的變革時期。
根據美國經濟學家拉里·唐斯的《大爆炸式創新》一書中所描述的,一個時代的變革過程中,新的模式出現后,如果不能跟上,就只能倒下。也就是要看,你是一個顛覆者還是一個被顛覆者。如果是一個顛覆者,顛覆了傳統后再自我顛覆,就可能立住。否則,你可能就是倒下的下一個,就像摩托羅拉、諾基亞。所以,想要長時間生存就要永遠不斷自我顛覆。
創造性破壞很重要,這關系到企業能不能搶到先機。從舊時代來講,工業革命一百多年來,管理組織學習的是福特、豐田。福特解決了流水線,通過流水線的高效率降低了產品成本;豐田則前進到了供應鏈,實現原材料、產品的即時送達。而海爾在做的事情則更高一步,或者說從根本上不一樣。海爾構建的是生態,這是海爾的時代性。繼福特、豐田之后,海爾希望真正引領世界管理的商業模式。
在管理方面,海爾從傳統的線性管理轉變為非線性管理;企業的組織結構從科層制的公司轉變為一個創業平臺;員工從原來的經理人或者說原來的“社會人”,變成自主人。根據市場從顧客交易變成用戶交互,海爾將“三權”(決策權、用人權、薪酬權)還給了所有員工。此外,海爾改變了薪酬體系,由企業定薪變為用戶付薪。在海爾這個創業平臺上,每個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價值。如果將產品價值當作橫軸,生態價值當作縱軸。一般的企業只有產品價值一根軸,產品價值以KPI體現。如今海爾已經取消了KPI,主要是將生態價值和產品價值結合起來。
在范式方面,首先是人們的觀念在發生改變。2015年,張瑞敏在維也納的德魯克論壇上,演講人單合一模式,講完后正好吃午飯,國外的企業家嘩然了。那時候,大家認為取消中層管理者基本不可能。中層管理存在尚且很難管理好,沒有中層管理,企業要怎么管理呢?今年,同樣的論壇,就連主持人都不曾發生變化。大家卻認為“人單合一”這個模式很好,這是在觀念上的突破。
其次,是在理論方面。哈佛商學院在三年時間內,兩次將海爾作為案例;哈佛商學院所作的《科層制的終結》評論這一模式說,沒有哪個大型企業將自己的組織變成一個創業平臺;并稱海爾為“顛覆科層制的最佳典范”,《哈佛商業評論》意大利版主編則說,“我們習慣人單合一”。他認為國際管理術語過去是美式的,后來日式的,今后可能要習慣中國的人單合一。
此外,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左哈爾的量子管理理論在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中被實踐。事實上,量子管理理論在歐美同樣引起了大家的興趣,但是崇尚原子論的西方文化并不適合這一理論落地。早在2500多年前,德魯克就提出了,世界萬物最小的就是原子。后來,牛頓力學又提出了原子論,一脈相承。
但是,在中國,早在幾千年前,老子提出的是系統論。老子認為,萬世萬物是一個系統,這個系統是萬物互陰而抱陽,萬世萬物都有兩個面,大制不割。陰陽兩個方面,每天都在進行動態的平衡。所以中醫一定是辯證之治,而西醫是壞了就切掉。黃帝內經的指導思想易經里面,充滿了陰陽辯證法。這與海爾如今在做的”人單合一“在理論上相同,每天都在取得動態平衡。過去,調節經濟環境的兩只手,無形的手市場、有形的手政府,在新的網絡時代,可能失靈了。這就需要自我組織、自我治理的第三股力量。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市場的要求。
04
“人單合一”模式,可被廣泛應用
保羅以韋耳斯巴赫氏燈罩為例,說明了生態系統的好處。
燈罩的發明使油氣燈的亮度可以亮十倍。這要求對金屬組合進行研究,從而創造出效果最好的產品,最自然、最白色的燈光。韋耳斯巴找到了這樣的組合,生產了燈罩。并且,這種想法在全世界傳播開來,全世界的街燈都使用了韋耳斯巴燈罩,解決了亮度問題。這說明兩件事情,第一,思想是可以分享的,在一個地方發現的思想,世界上其他地方也可以使用它;第二,如果以數學排列組合的方式計算,那么可探索的想法很多,就具備了無限的可能性。創造想法的同時,也在創造價值,加入生態系統的每個人都在受益。
同樣,海爾人單合一的模式同樣可應用于其他國家與地方,或其他行業。
GEA的轉型升級,算是海爾人單合一模式應用的典型案例。GEA采用海爾人單合一模式之后,在整個行業負增長的美國市場上,GEA上漲了11%,還被美國消費電子周刊評為美國家電影響類的十大品牌之首,這在過去很多年都是沒有過的。而人單合一模式幫助GEA做到了。
此外,將一個疫苗網的小案例,闡述下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在其他行業的應用。
疫苗網是全球首個人苗匹配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能夠實現人不錯、苗不錯、可追溯、可定制全流程管理。疫苗網借助信息化和物聯網技術,疫苗網能夠將孩子信息、疫苗信息,包括工作人員信息全部集成到一起,做到“最后一公里”的疫苗追溯,保障疫苗的接種安全。
2018年,疫苗網跟海爾共創了智慧疫苗解決方案,也在2018年下半年打造了具有高度可復制性的安全、規范、智能化的兒童樂園型的預防接種門診。疫苗網與海爾共同打造三大功能:第一,問題疫苗秒凍結,出了問題疫苗,我們的冰箱自動鎖死,就取不出來了;第二,零取苗零差錯,避免打錯苗;第三,全程可追溯,所有都有智能化數字化介入。
去年7月份,疫苗網通過創新的解決方案讓疫苗信息、兒童信息、接種信息全部互聯,實現接種零差錯。通過建立這樣的平臺,可以實時感知用戶需求,圍繞用戶體驗不斷進行迭代,使以前的一個產品賣成一個方案,并且自演進成一個生態系統。從過去單一賣產品,到通過客戶持續交互,構建了疫苗網全場景生態,從賣產品收入到生態收入。從以前的跟用戶一次交易變成終身用戶。以接種點為例,整個生態收入提升80倍。
作為全國首個智慧疫苗接種門診,疫苗網得到了各部門的關注。國家衛健委疾控局給予了高度評價,幾個月時間內,疫苗網接待了國內外團隊40多批參觀學習。中國疾控中心聯合海爾,正在對海爾智慧疫苗接種解決方案進行升級,共同研制全球最先進的移動接種車,集成了物聯網、5G等先進技術,解決國內應急接種和偏遠地區接種問題,后續將沿著“一帶一路”,向全球輸出中國方案。在2019年,我們將繼續與海爾共建、共享,完善物流技術方案,并不斷優化。
案例表明,“人單合一”隔行不隔離,以人的價值最大化為基礎,建立生態,在制造業、醫療系統同樣適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單合一的生態模式為所有的參與者創造了價值。如同意大利當時有名的文藝復興學家馬基雅維利所說,所有的事情,如果不使所有參與這個事情的人都得利,這個事情就不會成功,如果成功了也不會長久。
05
從多邊交易到多邊交互,率先創建物聯網模式
海爾人單合一的商業模式,最早提出時,是為了解決大企業病。企業規模增大后,官僚主義很厲害,導致企業距離市場越來越遠。后來,在互聯網時代,變成了“去兩化”;進入物聯網后,張瑞敏認為,人單合一模式將成為能夠引爆物聯網的宗旨、根本、或者說鑰匙。
海爾與傳統企業不同,它具備物聯網時代的生態屬性。在海爾所構建的物聯網模式中,體現為“生態圈、生態收入、生態品牌”的三生體系。其中,生態圈是指符合物聯網時代情感需求、大規模定制需求的用戶交互。傳統的交易是單邊交易模式,電商則是多邊交易模式。從單邊到多邊解決了市場、政府之間如何打開市場效率的黑箱。但是電商仍屬于交易的范疇。海爾“人單合一”的生態性在于,將抹去了原本的“邊”,各方相互融合了,這使得原本的多變交易變成了多邊交互。
如果電商要轉型,一定是轉到020,而不是以觸點網絡為主的0+0。因為020仍是以流量為主,但是0+0就像衣聯網一樣,提供的不僅是滿足用戶對衣物洗滌、護理、存放、搭配、購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需求。同時也把洗衣機、服裝企業、洗護用品及RFID物聯技術等四個方面的資源聚合在一起,持續滿足用戶需求。衣聯網提供的是全套的解決方案,為用戶打造衣物全生命周期服務。但是,電商卻無法滿足海爾平臺上“小微”的需求。
歸根結底,電商的優勢在于價格,卻不能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不能將產品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海爾的平臺不同,人單合一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給用戶提供最好的體驗,或者體驗不斷迭代升級。也就從傳統企業的產品收入、互聯網時代的流量收入,提升為生態收入。所有的利益相關方都能夠長久的獲得自己的利益。就像保羅所說的,現在平臺開始溢化,各方融合在一起。在生態中,大家共同創造價值、分享價值。而且所有創造了價值的參與者,都是贏家。小微的增值表既有硬件收入,也有軟件收入,還有分享收入等。此外,生態收入符合布萊恩阿瑟,提出的收益遞增的理論。可以從邊際收益遞減變成邊際收益遞增,傳統收入卻只能遞減。例如一個產品打起價格戰的話,利潤一定會下降。但是生態收入則不同,產品可以免費,然后通過服務不斷獲取利潤,如此邊際費用會遞增。
如今,海爾的“小微”是自運轉、自驅動的機制。正在從一個傳統品牌提升為生態品牌。傳統品牌是產品的溢價,電商平臺是流量的溢價,生態品牌是用戶體驗共贏,終身用戶的價值遞增。生態品牌是相關各方打造的共同體,提供的是定制體驗、定制解決方案。
加密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本身是一個設計空間,這意味著設計者可以不斷設計非常復雜的體系、系統,讓消費者、其他參與方更好的融合起來,為共同體創造更多的價值、收益。
在保羅的觀點中,價值鏈絕大多數創造的價值具備經濟空間。消費者、生產者、投資者可以一起努力自我管理,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
這是一個完全為用戶體驗設計的空間,可以創造一個體系讓所有的經濟參與方、投資者、生產者、消費者完全融合在一起。對企業、平臺來說,更大的價值在于場景的復雜服務。場景交互,可以促使平臺企業更好的釋放價值,且價值是自組織、自我評估、自主的。毫無疑問,這是具備挑戰性的轉型。在這點上,保羅同意張瑞敏的觀點,更在乎員工的自主性,以及員工的創客精神。這種組織核心的組建原則,推動所有人員成為最好的自己,因為卓越的人才能構建杰出的戰略。這種機制,能夠演進出這樣一種反應非常快速的組織,能夠不斷改進、改變,快速抓住機會。但是同時,對于能夠適應持續變革的企業員工,不斷致力于創造價值、獲取用戶所需要的價值,是內部員工還是外部員工的區別已經不大了。如此一來,組織本身就失去了它的邊界和界限。
因此,一個組織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夠將用戶價值、生態系統整合起來,或者讓它一致起來,從企業內部、外部同時關注它的價值。例如,海爾的小微不僅考慮內部和外部的問題,還要關注的是如何為用戶創造價值,無論在什么地方。小微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可以跟其它合作伙伴來合作,為用戶創造價值。因此,以價值為驅動的組織,甚至是無邊界的。而這,正是海爾在物聯網時代下,具備生態型的商業模式。
06
創世界級物聯網模式是目標,與時俱進是目的
如果海爾在今年9月20日目標達成創世界級物聯網模式的目標,創新是不是就要停止?用海爾的觀點來說,就是要么進化,要么進博物館。
如果不想進博物館,就要不斷進化,不斷自我顛覆。如西塞羅所言,如果設計的是一個生態系統,不希望生態系統固步自封,而是希望它不斷轉變,不停創新。對海爾而言,達成目標很重要,但這不是目的。海爾的目的是企業要跟得上發展,這就是張瑞敏所說的,涅磐重生的進化永無止境。
第一,海爾的“三生”循環體系需要持續進化。因為生態系統是不能固步自封的,需要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創新。例如,海爾需要與每個用戶,農村到村、城市到社區進行連接的觸點網絡,可以發展稱為社群經濟;用戶交互基礎上的大規模定制,可以發展為體驗經濟。
第二,海爾可操作手冊版本持續進化。例如海爾冰箱新廚的一代、二代、三代實現了需要零距離、零流程簽字、體驗零延誤。以冰箱新廚的一代、二代、三代為例。冰箱新廚主要做健康食品,以及怎么保鮮。150萬用戶,4000家供應商和研發機構形成有觸點的交互網絡;開發設計智能制造,實現了零簽字,不用像傳統企業一樣層層審批;做冰箱的人對市場最了解的,如此做到體驗零延誤。雖然價格方面則從5000多,6000多,漲到8000多,銷售量卻從十幾萬增長到了二十幾萬、三十幾萬。剛好驗證了韋爾斯巴悖論。實際上,他們售賣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一連串的解決方案,收入則屬于生態收入的范疇。
第三,物聯網模式跟隨時代的持續進化。這要求企業必須有動態能力,即更新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能力。到底什么叫核心競爭力,爭論很多,但是大衛說得很簡單,為用戶創造價值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創造用戶的價值不是一種途徑,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方法,因此要不斷更新這些方法,這就是更新核心競爭力。
“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張瑞敏用這幾句話總結海爾的“人單合一”模式。
所謂“函蓋乾坤”是指尋到了真理,有了這個真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對海爾而言,人的價值最大化便是真理。“截斷眾流”,是說能不能使每個人都認識到它,在禪宗上叫頓悟,明白這才是真理,非真理的都要去掉。很多小微在做的過程中有很多錯誤認識,但是能不能真正認識到人單合一的真諦呢?如果認識到,把心里其他的私心雜念去掉。“隨波逐浪”,是說,不管任何場合下,這個道路都可以使用。現在已經看到了效果,不管是在美國、日本、新西蘭,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海爾希望“人單合一”能夠達到這個境界。雖然這個目標聽起來很高,但實際上海爾要么達到這個目標,讓“人單合一”模式成為世界級的物聯網模式;要么,海爾就會失敗。
|